• 194阅读
  • 0回复

教师是“伯乐”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教师是“伯乐”吗?
  新华社记者 曹永安 张持坚 李德润
3年前,兰州静宁路小学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45名被认定为“朽木”的顽童集为一个班,交给了特级教师谢瑞。
从教几十年的谢老师坚信:是苗就能生长,大树作栋,小树为楣,哪怕是蓬草,也能为祖国添绿。
对孩子,谢瑞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们的朋友,能说悄悄话的朋友”。她拖着羸弱的身体走访了每个学生的家,少则十余次,多则几十次。师爱加母爱,使她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
两年之后,45名孩子全部考试合格,从小学进入中学,其中约1/3的学生还成了优等生。
谢老师在回顾这个实验时说:“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不能像用筛子似的,把其中一些学生筛掉,因为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公民。”
谢瑞对基础教育的理解使我们想起一位著名作家的话:“砂砾任人践踏,毫不起眼。若把它们投入熔炉,便可制成水晶,伽利略就是凭借它们发现了新的行星。”
有人问:“教师是伯乐吗?”
“中、小学教师不应是伯乐。”北京市教育局长陶西平回答说:“伯乐只挑千里马,其它的马是不管的,而中、小学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开辟成才之路。基础教育是为共和国公民的素质打基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