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党政分开 机构精简 权力下放 后勤承包 北方工大改革管理体制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2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党政分开 机构精简 权力下放 后勤承包
  北方工大改革管理体制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陈兴贵报道:“现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层次少了,办事简便多了;领导决策快了,指挥灵了,效率高了。”这是北方工业大学一些教职工对该校实行领导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4年来实践效果的反映。
“吃喝拉撒睡,桌椅板凳柜,生老病死退,作揖磕头跪。”这个顺口溜反映了改革前北方工业大学领导工作的繁琐与艰难。据那个时期校长仇春霖家日历牌上的记载,在一个月里,晚上找其谈话者竟达70多人。多种多样的问题、矛盾,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弄得他筋疲力尽。过去,该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职责难于分清,职责不明,责任无法落实。事无巨细,一切由党委决定,党委包揽行政事务,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校长既无决策权,又无指挥权。行政干部难以负责。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北方工业大学从1984年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进行了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校长与党委分工,责任明确,职责权统一,改变了长期存在的“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状况,强化了行政职能,明显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成立了校务委员会、教代会等决策审议机构,以及一些民主管理委员会,加强了民主建设。
校长要行使有效的指挥权,精简机构、减少层次是重要的一环。该校过去实行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是校、处、系、教研室四级管理体制。教研处、科研处、人事处、总务处,本是学校的办事机构,但实质上已演变为介乎学校与系之间的行政权力机构,而且其权力很大,造成中间梗塞,成为学校工作矛盾的焦点;系本是一级行政机构,由于权力有限,实际上只能在校与教研室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研室本是教学研究机构,实质上成了一级行政组织,结果使不少教学人员陷入大量行政事务,教研室又成了各自独立的封闭系统,成为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拓宽专业面的桎梏。经过认真考虑,该校于1985年初实行简政放权,将四级管理改为二级管理,撤销了处,将教研室改为学科组。有关处原来的职能,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同时,充实和加强系一级的力量,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行政组织,拥有教学、科研管理权,人事管理权,设备管理权,学生管理权,财务管理权。这一改革,使学校机构和人员大大精简:处,由21个减为10个,干部由56人减到35人;科,由22个减少到8个,干部由62人减少到30人,有关人员从276人减少到148人。机构、层次减少,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过去教师出差借款,就得经过教研室、系、教务处、财务处四道关口,回来还借款还要经过这样四道关口,浪费教师许多宝贵的时间。现在直接到系里办理即可。仅这一项改革,就为教师省了不少烦人的手续。
高等学校的后勤部门,本身就是缩小了的社会。后勤管理是高等学校领导头痛的老大难问题。北方工业大学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后勤工作迈开了比较大的步子。他们在撤销总务处等部门后,成立了后勤服务部和技术服务部。这两个部承担全校的有关服务工作,从局部承包过渡到全面承包,逐步成为企业型经济实体,独立经济核算。这一改革,大大提高了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办事效率。该校后勤部门被评为北京市文明单位标兵。该校学生住宿实现了公寓化;该校食堂被评为全国高校先进集体;汽车队除保证学校用车,还发挥潜力为社会服务。后勤改革,不光提高了后勤工作人员的收入,同时还给学校增加了收入和节约了开支,避免了许多烦人的扯皮现象。教师、学生普遍反映,后勤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4年,北方工业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仇春霖校长说,像分房子、聘任专业职务、调整工资等过去很头疼的事,现在实行民主管理,工作很顺利,领导超脱多了。他现在可以集中精力认真考虑学校的规划、对外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及为学校筹集资金等关系学校全局的大事情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