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明年今日此门中——谈艺术管理中的“演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30
第4版(副刊)
专栏:

明年今日此门中
——谈艺术管理中的“演出家”
英若诚
如果今天,我们随便向任何一位艺术团体的负责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年今天这个时刻,贵团将演出什么节目?恐怕所能答者寥寥无几。“明年今日此门中”这个话题,的确道出了我国艺术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极薄弱的环节。
在文艺界和文艺团体面临着体制改革这样一个时候,艺术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甚至说是核心的问题,因为体制改革并不等于文艺本身的全部的改革。我们应该承认,多年来,我们对艺术管理工作重视很不够,这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包括“轻财”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我们本身不善理财;也包括我们在经济、政治、文艺方面一些过“左”的做法,如求大求纯、完全国有化等等;而且还因为我们文艺工作有一个特殊的革命经历,文工团的传统在表演团体里确实是很牢固的。当然,文工团在当时属历史的要求,因为我们在进行革命的战争,一般演出都不收钱。但也因为有这些背景,所以多年来我们对管理工作不重视,对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也不重视。在文艺演出中,只承认有作者,有导演,有演员,有舞美等等。可是,是谁把这么多人组织在一起,使它运转起来,最后同观众见面?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叫什么,说明书上没有。在英语国家,这个人叫Producer,我们在电影艺术中将其翻译成“监制”,其实是不对的,他不是光“监”制,他自己也得干很多活啊!戏剧中我们现在叫他什么?“演出人”?不知道。当然,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即使在欧洲、美国,戏剧和表演里面的这种分工,也是到了20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个演出人,或者称之Manager,或者称之Producer,或者称之Impressario,不管叫什么,他是表演艺术当中的核心人物。我们的文艺体制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一大批这样可以称为“演出家”的人。
我们要培养这样一批人,包括从学校培养这个途径。现在我们的戏剧学院有戏文系、表演系、导演系、舞美系,但没有管理系,国外的戏剧学院是有的。从管理系培养出来的人总管艺术生产过程中的组织事宜,从进排练场之前的工作到进入排练场,一直到演出,都得抓。一个演出的成功或失败,关键往往在他。国外艺术界对他非常重视,例如,奥斯卡电影奖中最重要的奖不是给导演,不是给男女主角,而是给我刚才说的这个Producer,这就是
“最佳影片奖”。他代表整个影片领奖,既代表导演、演员,也代表摄影、音乐。我们自己需要培养一大批这样的人,应当给这些“演出家”以应有的社会待遇和荣誉。我们有“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可是其中却没有“管理奖”,也没有一个所谓
“演出人”的奖。这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对艺术管理工作还是轻视的,因此很多干这一行的人干来干去干得伤心了。“干了一辈子,我是打杂的,我是扫地的,我是伺候人的。”这种状态不能再继续了。
一个剧院、一个剧团谁来负责呢?现在一般叫“院、团长负责制”。院、团长到底谁来担任好?前些年是外行管内行,这当然不行。但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一个剧团里头谁是最有名的艺术家,就让他来当院、团长。但艺术家未必是个好的管理人员。管理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我们今后在选择院长、团长的时候,可不能单看谁在艺术创造中得过什么奖,谁是艺术家。必须培养一批能够把文艺团体管理好的人,给他们以实权,给他们以地位,使他们能指挥得动。我想这是在改革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演出家,我们也要提出要求。这个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明确管理工作是为艺术服务的,不能跟艺术生产分庭抗礼。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出家、管理家应该既懂业务又懂艺术,有艺术眼光,有判断力和鉴赏力。另一个要求就是要有献身的精神。尽管我们说今后要重视和宣传搞管理搞演出的同志,但是也得有一个现实的态度,无论如何演出家也不可能达到大“明星”那个“份儿”。要想出风头,那就别干管理家这一行。我们希望我们艺术界内部应该懂得他们的权威,对他们尊重。但是就他们本身来说,我们要求他们献身,要求他们热爱自己的行业。你如果在搞一个剧团,是京剧团,那么你就必须是京剧迷;要是芭蕾舞团,你就得是芭蕾舞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