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承包指标的扩张及其效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1
第2版(经济)
专栏:

承包指标的扩张及其效应
本报记者 刘国胜
不知经历了多少时日的讨论、酝酿和讨价还价式的谈判,河北省石油化工厅同沧州化肥厂终于签署了一份包括11条27项指标的承包经营合同。
在庆祝酒会上,我悄悄询问坐在我身边的省石化厅一位副厅长:“化肥厂乐意接受这个承包合同吗?”
“还算可以,”副厅长回答道。
“洪厂长对完成这27项指标有无把握?”
“全部达到,不可能!”
听了这话我惊愕不已,同时又感到蹊跷:既然明明知道不可能全部达到承包指标,为什么还要签署这份合同呢?难道洪天敏厂长自愿接受这样的承包合同?
第二天,我带着诸多的疑问和不解,来到沧州化肥厂。这个厂是全国15家大化肥厂之一。去年,在供气量不足、原料气涨价和设备老化的困难条件下,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好于前一年,因而该厂已跨入了化工部“六好企业”和省先进企业的行列。当然,即使是这样一个国营重点企业,也需要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以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促使企业进一步发挥活力。
然而,翻开已签署的承包经营合同,那上面几乎囊括了上级要求和期望企业应该达到的各项标准,例如合同中规定:三年内保持国家二级企业标准;1990年达到国家一级企业标准;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达8种以上;职工教育和职工培训达到省规定的标准……
对此,省石化厅的同志解释说:“这叫作中听、中看、经得住检验、有自己特色的承包合同。”这样说来,似乎只要签订了一份详尽、周全的承包经营合同,就可以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
承包指标如此无限扩张,会引起什么效应呢?
承包人洪天敏背地里唉声叹气,其苦衷无以言状。单就“国家二级企业标准”来说,凡了解企业情况的人都清楚,这要具备相当的条件才能达到。一级企业呢,目前我国尚为数很少。对于这样一些难以达到的指标,承包合同中却都明确地写道:“其中一项达不到,扣减全厂职工浮动工资的5%,另扣经营者奖金5%”。结果,承包指标就像一条条绳索系在了经营者的脖子上。
更令人不解的是,按照国务院今年2月27日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规定精神,承包合同应当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是沧州化肥厂承包合同中的27项指标没有一项是针对发包方的。人们称它是“不平等条约”。
“权在人家手里,你若不包,人家可以通过增收调节税来卡你,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包下来!”原来这是非竞争性的承包。把上面各部门对企业的要求统统变成承包合同指标,压到企业身上,就成了这种承包方式的独有特色。对于如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在合同中却毫无体现。
省石化厅的同志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十分清楚,他们说:“我们也代表不了政府,供电供气等问题省里无法保证解决,所以不能写在合同上。”作为发包方的省石化厅似乎也有苦衷,他们感到,由于上面各部门对企业要求都很细,企业达不到就评不上先进单位,因而承包合同也只好这样写。他们认为,承包合同不单纯是经济合同,既要发挥企业效益,又要防止短期行为,研究结果,只能订立一个周全的合同。
那么,订立这样的承包经营合同,有无“以包代管”的倾向?对发挥企业活力有何积极作用?大家都不得而知。据了解,这种指标扩张趋势目前在各地还带有一定普遍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