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创办工贸联营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祝塘镇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2
第1版(要闻)
专栏:

创办工贸联营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祝塘镇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
产品行销41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创汇2500万美元
本报讯 记者钱志新报道: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外向型经济在连续三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去年更上一层楼,出口产品收购额超过9000万元,创汇2500万美元,职工人均创汇近一万美元,成为江苏乡镇“创汇冠军”,针织和梭织服装、毛纺、手套和机械等类产品,行销41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生产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645万元。
及时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创办工贸联营企业,使祝塘镇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祝塘镇地处长江三角洲,素称裁缝之乡。70年代初,全镇15个行政村,村村都办服装厂。进入80年代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镇大部分服装加工厂关了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镇党委审时度势,及时采取对策。镇办的服装厂主动与江苏省外贸部门联营,办起了全镇第一家工贸合营企业,使原来职工不满百人、产值不足百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外贸专业厂,去年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元。接着,全镇又组织力量向大上海进军,与上海外贸实行产销联营,扩大出口服装生产。原来只有7500纱锭的达美纺纱厂,1986年同上海外贸结缘后,已发展到15000只纱锭。申达针织服装厂同上海外贸联营后,去年产值已达到3000万元。目前,祝塘生产出口产品的专业厂家已发展到8个,其中三家年产值都在3000万元以上。
加强企业管理,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产品竞争力,是祝塘镇发展外贸生产的又一经验。他们确定“质量是创汇企业的生命”的观念,扎扎实实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做法是:请好“诸葛”、用活“周郎”、训练“精兵”、借助“武器”。几年来,全镇通过各种渠道聘请技术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当“诸葛”,让他们出谋献策,传艺带徒,攻克织造、染色等技术难关。对本地有高超缝纫技术的“周郎”,让他们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作用,施展才干。对广大职工,则通过举办文化、技术培训班,选送骨干到高校进修或到国营大厂对口学习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他们还十分重视引进“武器”。自1986年以来,已投资700多万元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改造,从国外购进先进的机械设备200多台套,从而提高了生产水平,使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很高的信誉,棉毛、汗布、腈纶绒服装三大类产品已成为出口免检产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