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吃饱了肚子就能办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吃饱了肚子就能办教育”
新华社记者 张持坚 曹永安 李德润
隋建聚,山东平度县一位普通农民,50多岁,没有文化,一家4口的日子过得并不富,然而,连续4年了,他把全家人均收入的2%拿出来,作为乡村中小学的“教育基金”。
这只是举一例子。平度县120万农民和隋建聚一样,都乐为教育集资。他们制定了本县“法规”——“人民教育基金制度”。他们刚刚得以温饱,有许多事情要办,但是,他们从长期贫困、愚昧和落后的磨难中,首先选择了“兴学”之路。
平度农民的眼光是远的。县里的同志曾和他们探讨:我们为什么穷?咱们这儿的小麦和棉花为什么不高产?科学技术推不开,先进东西学不来,歪风邪气刹不住,这一切的根由在哪里?
农民归结说:讲来讲去,还是教育不行,人的素质太差。
可是,办教育要钱,学校破破烂烂,黑屋子、土台子,县上又拿不出几个子,怎么办?农民们对县里的同志说:怕啥?吃饱了肚子就能办教育。这事不能再拖,拖下去往大里说亏的是国家,往小里说受害的是我们自个儿。
农民把办教育看成是自己的事,集资、投料、出工,连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也来添砖加瓦,一些党政机关更是把买小汽车和盖办公楼的钱“扣”下来办教育。
……
如今,4年过去了,平度乡镇700多所中小学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校舍。教师也都住进了红砖瓦房,他们的生活也不再贫寒,收入高出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20%左右。教师成了“甜差事”,他们安心工作,钻研业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看到这些,农民真是笑在眉头,喜在心上:别看俺平度现在还不够富,20年后你们再看吧,咱准能富在前头!
平度也是山东省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山东数千万农民已经为教育筹集了23.6亿元,就连还没完全摆脱贫困的沂蒙山区人民,也在“勒紧裤带办教育”,山东农民在脚踏实地走一条兴邦之路!
与之相比,我们其他一些地方做得如何?
如果把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办学积极性引导好,把国家的力量和人民的力量结合起来,我国的教育是否能办得更好一些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