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3阅读
  • 0回复

汉阴有叟君知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3
第7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汉阴有叟君知否
杜卫东
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挂倒骇旁人。
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
本诗作者乃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宋人晏殊。此君诗词多写游宴与闲情逸致,偶有名句,只是这首诗实在不敢恭维。
据《石林诗话》载:晏殊是在看了杂技惊险表演后,题此诗于中书省墙,以此隐讽主张变革、讲求科学的人。
诗的前两句极为明了,毋庸赘言。那个被晏殊借以说事的汉阴叟何许人也?《庄子·天地》载:子贡经汉阴,见一在菜园中整理畦埂的老叟“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便告诉他有种担水工具叫桔槔,可以省力而高效。不想,老叟并不领情,道:“有了机械,必有机巧之事,有机巧之事,必有机巧之心,有机巧之心,人心就不纯了。心不纯了,思想就会不安定,思想不安定,道也就学不到了。我知道有这种机械,是以为可耻才不用的。”子贡闻言,“卑陬失色,琐琐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后来他将此事告诉给孔子,孔子并不以为然,说老头“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今天,有没有像那个汉阴的老头一样,置人家先进的科学文化于不屑,抱道守素,不能随时应变的汉阴叟呢?有没有听了汉阴叟一番演说便“琐琐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的子贡之同调呢?当然会有的。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改革与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过,这亦无妨。据说,晏殊那首诗写过的半个世纪后,文彦博与王安石路过南厅,文将此诗高声朗诵了数遍,意在警告王安石。因为,王安石乃志存高远的改革家,而文某则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派。不想,王安石第二天在此诗后题诗一首,名曰《赐也》:
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
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