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沉默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4
第8版(副刊)
专栏:

沉默的人
高深
陈老五属于那种沉默寡言却颇有心计的农民。他从来不宣布自己有什么高瞻远瞩的主张,也不张扬自己的宏图大略。他把所有的理想、希望埋在心底,掩藏在默默的行动之中。
从前,他有过许多并不过分的渴求,也为那渴求付出过牺牲,可是严酷的现实,并不能满足他的哪怕是很小很卑微的梦想。
15年前,队上有一位没儿没女的“五保户”才大爷,他一生没穿过一双新鞋子,甚至经常穿不上鞋子。陈老五总想攒钱给才大爷买双新鞋。直到有一天,才大爷倚在陈老五的怀里,说出了一生中最后的一句话:“老五,我不行了,死了,是福……”他仍然挤不出买一双胶鞋的钱。那时生产队里一个劳动日的报酬只能买4盒火柴。才大爷咽气了,就要赤着脚离开这个喧嚣的人世。陈老五一下子想起许多人生凄凉的故事。他默默脱掉自己脚上的旧胶鞋,给死者穿上,然后光着脚把老人抬到墓地。老人生前有过一个恳求,希望死后有人给他烧把纸。陈老五是党员,不信这一套,可是为了满足才大爷这个可怜的愿望,他还是怀着真挚的感情,夜深人静时悄悄来到墓地,在老人的坟头烧了几张纸。他哭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鼓励农民致富。当时陈老五还不懂得“商品经济”这个词,只知道农民要生产能进市场的产品。1983年,他卖了一头猪,悄悄离开了村子。半个月光景,北跑沈阳,南走锦州,投师寻友,访贤问能,然后带着一旅行包种大棚蔬菜的技术材料,又悄悄地回到村上。
在搞大棚种植过程中,他碰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可他从没吐出一声低沉的叹息。他不光“三九”天在大棚里种韭菜、芹菜、西红柿,还利用大棚空间培育了200多盆花卉。虽然经验告诉他,希望仍很渺茫,可他的追求执著得令人感动。那年除夕,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团圆饭。陈老五却放心不下大棚,抛下老婆孩子,披着棉袄守在绿油油的菜池旁。棚里很静,他突然听到一种声音,马上蹲下身子,屏息谛听,或许是奇迹,或许是他有某种特异功能,他听见了菜苗拔节的声音。千真万确。他就这么蹲着听啊听啊,忘记了过年,忘记了整个世界。一个快50岁的人了,头一次发出了由衷的笑声。在那一瞬间,陈老五仿佛在跋涉万水千山之后,终于找到了烛照人生的理想,找到了一个农民认为是充实、丰富而又十分真实的生活和事业。
陈老五成功了。那一年,他的大棚净收入达3000多元。这件事成了巫闾山下的头号新闻,轰动了方圆几十里的千家万户,跃跃欲试者大有人在。转年春天,陈老五进城印了一大捆学习材料,在村里办起“大棚蔬菜传艺班”,免费教学。不到两年,陈老五所在的石堡子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村”了。如今这个村的大棚蔬菜已经远销长春、沈阳、鞍山、阜新等地,陈老五也从中懂得了商品经济的奥秘。
我访问陈老五的时候,他正在编写《无土栽培教材》。他刚从北京回来,一位全国著名的农业专家跟他照了像。按说像片上的陈老五应该是笑逐颜开、满面春风的,可是我看见的却是一个沉思中略带几分忧郁的面孔,因问:
“照像的时候你想啥?”
“我想起一个人。”
“谁?”
“‘五保户’才大爷。”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他还从北京买回一双北京牌胶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