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乡村邮局的窗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4
第8版(副刊)
专栏:实习小记

乡村邮局的窗口
中央民族学院 吴良富〔土家族〕
回家后的第一个赶场天,就去邮局。家乡的邮局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面一床、一桌、两椅,外面一个邮筒,连个招牌也没有。
啊,没想到邮政局变了!砖瓦房代替了木房,邮筒绿得发亮,一块上有邮政局字样的木牌特别显眼。房间也大多了,两张桌子上堆着小山似的报纸与杂志,靠窗一张大书案上也堆着许多报刊。
屋里人很多,人们认出我是北京回来的大学生,都向我七嘴八舌地提问,我赶忙转移话题:
“你们这些老乡,怎么也订了这么多报纸和杂志?”
“你以为只有你们读书人才能看书?农民就不能看书吗?我这个老太婆现在也能看些简单的书,我孙女天天教我。”有个老太婆自豪地说。
我看了看桌上,有报纸以及有关农牧副渔技术的刊物,而且居然还有几本英语杂志。
“你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呢?”
“怎么没有用呢,我今年就照书上说的种了一些经济作物,收了一大笔钱呢!亏你还是个大学生。”快嘴大婶首先反驳。
人们仍在七嘴八舌,我默然了。
作为传播信息、知识的中介——邮局,它总是与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邮局的兴衰,实质上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兴衰。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然需要知识、信息,而在农村,获取知识、信息较快而又简便的办法就是去订报纸与杂志。电视虽然很快,但它的范围远不及报刊杂志,八亿农民还不是家家都有电视。过去家乡的农民们把钱捏得咯咯作响,哪能光顾书店和邮局?当地邮局的报刊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知识分子手里。当农民们从昏睡中醒来,寻求自己的时代位置时,他们开始重视知识、使用知识,开始走出土地,走出山区,寻求致富的路子,邮局顿时热闹起来。到1986年,家乡70%的农户都订上了报纸。昔日的贫困、愚昧正在被扫荡,乡村邮局也是一个窗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