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穿行在黄河底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6
第2版(经济)
专栏:

穿行在黄河底下
本报记者 萧俊熙
南水北调,把长江水调到京、津、冀。在东线,沿京杭大运河旧河道北上,必穿黄河。江水怎么过河?“上天”,架高空渡槽,工程浩大,国力民力难以承受。于是,原水电部天津勘测设计院搞了个“入地”的方案:在黄河河底埋建三条直径9米多、每秒输水600立方米的管道,把东平湖的江水输过黄河。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证实方案的可行性,他们在拟建管道的黄河底下,打了个科学试验隧洞。
洞址选在山东省东平县解山村和东阿县位山村之间的黄河河底70米深处。以多泥沙闻名于世的黄河,下游河底泥沙壤更厚,可这里的河底竟为石质。地面的解山、位山与河底岩石相连,如马鞍,黄河从鞍桥穿过,河底宽仅280米,是建洞的理想处所。
经过近三年开凿,隧洞今年初开通,总长488米。好客的主人特邀首都新闻记者一探隧洞。不乘舟楫、不走桥梁过黄河,对我们这些走南闯北的人来说,也是头一遭。
解山、位山不过是大河两岸对峙的两个小石山包。隧洞北口在位山旁,直径两米多,没有衬砌修饰,毛楞楞的,很像小土煤窑的入口,只是多了大大小小各种管线。我们拾阶而下,一气下了450级,整整25分钟。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到黄河底下了!”大家这才转过神来。我们已在地下70米了,头顶是滔滔大河;更多的是自豪,给中华民族带来繁荣和灾难的大河,我们可钻到你的“肚子”里啦!我们边走边看。但见,洞顶时尔平滑,时尔嶙峋,时尔青黑,时尔灰白,偶尔还看到白色的石钟乳,似滴未滴地挂在洞顶。洞壁每隔不远便有红、黄、褐的桩钉、标记、导线。同行的马工程师告诉我们,这是用以获取各种科学试验数据的,研究洞岩能否承受住巨大压力,该选用什么衬砌材料,掘洞爆破对黄河大堤有否影响,等等。洞壁的东西两侧还各开了一个长50米的支探洞,“扫描”了隧洞穿过处的地质等各种状况,考虑不谓不周全。
仔细观察,洞内还有特别处:不管洞顶还是洞壁,不时可见一根根约十厘米粗揳入的圆形石柱。这是隧道施工方案的产物。为了对付黄河底岩石溶蚀现象,专家们设计了压力灌浆堵水掘洞的施工方案。就是说,每开掘一段洞,先将水泥和水玻璃混合浆压进岩石,灌堵一切溶洞、裂隙、缝孔,灌堵一段掘一段,再灌堵,再开掘。我们所见岩中的圆石柱就是灌浆钻孔的水泥结石。整个隧洞灌注水泥2400吨,水玻璃240吨,堵住了75次涌水。难怪洞里那么干燥,我们衣鞋未湿就过了黄河。一到南岸河底,大家雀跃,留影。再爬450级台阶出洞,个个汗流浃背。我们敬佩设计和施工者的创造精神,也为试验的成功而高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