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筹集资金 自费改革——关于粮食购销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6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论坛

筹集资金 自费改革
——关于粮食购销的一点思考
李海涛
粮价偏低,种粮比较效益差,农民生产粮食的兴趣减弱。这是当前影响粮食生产最主要的原因。以我们河南为例,国家定购粮食33.05亿公斤,省内加机动2.15亿公斤,按合同定购价收购共35.2亿公斤,定购价每公斤平均比市场价低0.16—0.20元。除此之外,粮食系统还以指导价收购35亿公斤,指导价比市场价每公斤低0.04元。这70亿公斤商品粮,农民共少得7亿元左右。而与此同时,化肥、柴油、农药、农膜等农用工业品的价格却大幅度提高。省农产品成本调查队对1987年小麦调查,平均亩产比“六五”期间平均产量增加了19.5公斤,亩成本增加了12.08元,增产和增支相抵,每亩平均减收3.305元,所以农民普遍反映说:“俺不会算,但会比。前几年一斤小麦可买1斤2两化肥,现在一般得1斤2两小麦才能买一斤化肥;过去1斤半小麦换一斤柴油,现在得三四斤小麦才能换一斤柴油。种粮不赚钱,这种买卖谁愿意干。”一句话,农民进入商品经济生活之后,根本要求是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等价交换。但各有关方面却没有这样办。故尔,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那么粮食价格全部放开行吗?我们说今天不行,今后也不一定行。世界银行专家伊斯文先生最近来华考察时说:任何国家的粮食购销都不是在完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各国都以不同的手段影响粮食购销,控制市场对粮食的影响。他说:各国政府对粮食购销进行干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食品需求;政府若不干预粮食购销,只靠市场的作用不能对生产者形成足够的刺激,也不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些国家,粮食是经济的主要部门,政府控制了粮食,便可以保证财政收入。所以在粮食价格不可能全部放开,国家因财力所制又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收购价的情况下,如何调节好种粮农民的经济效益,则是目前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有困难的,但这个问题不解决而由此带来的困难则会更大。
出路何在?我们既不能等也不能推。等中央统一解决,或把问题推给国家,都是不可取的。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完全靠国家解决,不仅会给宏观带来困难,也必然延缓微观前进的步伐。所以分散决策,自费改革,依靠大家的力量,下决心自筹资金,解决定购粮食的价外补贴,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解决粮食价外补贴,目前大体有三种办法:一是财力雄厚的省、市由地方财政出资解决;二是以农补农,即从农民那里多收点补到粮食上;三是以工补农,根据规定从工商业中以税或费的形式征集一点资金,来补贴粮价,真正实现以工补农。这三条也可以交叉使用。怎么使用最佳,将根据各地的情况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