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笔落惊风雨 言出泣鬼神——读《将帅诗词选》感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6
第8版(副刊)
专栏:

笔落惊风雨 言出泣鬼神
——读《将帅诗词选》感言
莫文骅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将帅诗词选》,供不应求。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决定再版,并增加了新的作者和作品。我是诗词的爱好者,又有着几十年的戎马生涯,故对这部诗词选有了一种特别的偏爱。现在写一写我读这部诗词选的一些感受。
我国古来的将帅写过一些诗词,如表现胜利者洋洋得意的汉刘邦的《大风歌》;表现英雄末路的楚项羽的《垓下歌》;表现革命抱负和战斗性格的唐代黄巢的《菊花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大无畏精神的宋代岳飞的《满江红》;还有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写的、表现对人民力量和斗争胜利寄予深切期望的《与苗胞联欢诗》等等。但是,相对地说,古代将帅写的诗词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很可惜,至今还没有汇编成专辑。据我所知,1920年曾在当时军界任过幕僚的张钫(伯英)编了一部《军事诗选》,是从《诗经》选起,以至唐代末期。北京图书馆1984年以《军事诗选》为底本,也从《诗经》选起,扩大到现代,编了一本《战争诗选注》。那两本书都是描写战争的,但大部分并非军事将帅写的。如此说来,这部《将帅诗词选》的出版,在我国是带有首创意义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敌强我弱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将帅诗词选》的作者们,都是革命战争中战斗的一员。他们身经百战,赴危蹈险,有些同志已经辞世。他们都是创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知道,“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从不计较艰苦危难,毫不动摇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心,始终以满腔的政治热忱和革命精神,争取奋斗目标的实现,并在斗争实践中写出大量具有浓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采的鼓舞人心的诗篇。所以,这些诗词灌注着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深厚的实践感受,是血与火的记录,是伟大时代精神与历史行动的结晶。
本书所选登的革命将帅诗词,无论就作者和作品来说,只是比例不大的一部分。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军指战员能写出那么多革命诗词呢?在我看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本质所决定的。中国革命是在国内外敌人的残酷镇压下发展起来的。我军广大指战员都是在人民革命风暴中投身革命的,绝大多数同志本身都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在马克思主义哺育下,他们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他们来自人民,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呼吸相通:人民翻身解放的愿望召唤着他们,人民的苦难激励着他们,人民的思想风范陶冶着他们,人民胜利的喜悦感奋着他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他们虽然并不都能读万卷书,但是读了极为丰富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大书。他们靠双脚踏过了几十年革命征战的几万里路程,有着极为充实的生活实践。就总体来说,他们的革命思想境界和体验阅历,可以说都是前无古人的。在这样的革命队伍中,出现大量的笔落惊风雨,言出泣鬼神的雄伟瑰丽诗篇就不奇怪了。在《将帅诗词选》中,旧体诗词较多,其作者有“将军本色是诗人”的朱德、叶剑英、陈毅同志等诗坛巨匠,也有大量参加革命时文化基础较低,甚至识字不多的同志。这也反映了他们刻苦学习的成绩。当然,如果以严格的诗词格律来衡量,入选作品中也有不完全合格律、平仄欠妥的。有的作者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写新体诗,或在古典诗词的基础上,突破格律限制,创造出新的长短句形式,也是成功的。有的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陈毅同志的《赣南游击词》,肖华同志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即《长征组歌》)等等。另外有的作品不够含蓄,直露了些,“兴”、“赋”多于“比”,用典少。有的是想到就写,用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把事实和感受和盘托出。有的模拟民歌体裁,随口唱出,虽然稍欠文采,但明快通俗,真诚感人。如果说有好处的话,是不事雕琢,没有晦涩的词句,也没有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的痕迹,更没有绮罗香泽之轻态,靡靡之音之腻苦。它们是鼓舞人们向前迈进的号角,是时代的强音。
蒙编者的关怀,其中也选了我的若干首诗词。和其他作品比,自觉相形见绌,但幸能奉献,助此盛举,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将帅诗词选》的作者中,有的已经先后逝去了。他们都是我的亲密领导和战友。在重读他们的诗词的时候,我再次缅怀了他们所创造的英雄业绩,他们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我所感受的决不是“兰亭已矣,梓泽坵墟”之慨,而是一个坚定的信念,我相信革命先驱们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正方兴未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