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当心乱用洋文闹笑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7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当心乱用洋文闹笑话
同松
《官场现形记》第31回的题目是“说洋话哨官遭殴打”。写的是清朝末年有位名叫龙占元的哨官,一天被派去南京下关码头接洋教习,时逢下雨,龙占元比轮船迟到了一会儿。洋人下船后,被淋湿了衣服和行李很不高兴,用英语问龙占元:“你可是来接我的?”龙占元仅仅学会了英文“亦司”(对,是的)这个词儿,于是忙回答:“亦司”。洋人又问:“既然派你来接我,为什么不早来?你可是偷懒不愿意早来?”龙占元又点头作答:“亦司”。洋人再问:“今天下雨,你可是有意要弄坏我的行李?”龙占元还是恭敬地回答:“亦司”。于是洋人火了,从龙占元手里夺过马棒,给了他一顿毒打。
龙占元挨打固然说明了洋人欺侮中国人之可恶,但龙本人若不是总重复那一句连他自己也未必弄得懂的洋话,可能不至于遭此横祸。
电影《珍珍的发屋》上演后,许多理发店看中了片名中那个日文“の”字。于是照葫芦画瓢,什么“兰兰の发屋”、“巧巧の发屋”、“春の发屋”、“秋の发屋”等等,北京街头到处可见。日文“の”大体与汉字“诺”的读音相近,通常作“的”字翻译。幸好多数中国老百姓不识日文,要不大家都读“巧巧诺发屋”或者别的什么“诺发屋”,那是够别扭的。但是,日文“の”与汉字“四”的草写无异,因此有的人驻步“发屋”前边,想弄清“四发屋”是什么意思。
单只顾客闹些笑话也无关紧要,问题是有的店家把笑话闹到了自己头上。有家理发店招牌写的是“小花猫の发屋”,这就难听了。请问“小花猫的发屋”,谁是小花猫呢?
商店招牌之类我看最好是不要盲目崇洋,还是以民族化、大众化为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