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破土而出的光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7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破土而出的光芒
门瑞瑜
黑龙江省双鸭山林业局局长刘昌顺,现年42岁,年富力强,铁塔般的大个子,英武健壮却又文质彬彬。我第一次见他时,是在一个林场的小路上。我们走在苍茫的林海中,眼下却不见栋梁木材。高大的红松、樟子松、落叶松早就采伐光了,只剩下一棵棵盘根错节老柞树了。目睹眼前的情景,刘昌顺低沉地说:“林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不以为然:“你们不是还在生产大量木材,奉献国家吗?”
他一摆手,叹息道:“如今伐的木材,大的是个圈儿(腐烂空了心),小的是个杆儿(小树径细,用处不大),不大不小三道弯儿(中树弯曲不成材),林区资源已经枯竭啦。”
我沉默了。我感到大森林的困厄。
我问:“那怎么办?”
沉默良久,他才抬起头:“现在的路子,是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木材生产状况,从事多种经营,搞立体开发。”
半年后,我第二次见刘昌顺。他告诉我,他们林业局不但开采煤碳、黄金、玛瑙、大理石,还发现了世上最珍贵的稀有矿石:镁铝镏石,即红宝石。
他神采飞扬地说:“这可是一大发现呢!这里是中国红宝石的故乡呵!”
于是,刘昌顺带我去那红宝石采矿现场。坐在吉普车上,他兴致勃勃讲了发现红宝石过程中的故事。
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营林所所长老董兴冲冲跑到他的办公室,把一些苞米粒大、不同寻常的碎石头子,放到桌上,神秘地问:“刘局长,你瞅瞅这是些啥?”
有人说,这就是宝石。
有人连连摇头。
有人说,这是啤酒瓶摔碎的“玻璃碴子”……
刘昌顺没有采矿知识,不懂什么叫宝石,但他相信科学。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派副局长宋宪才等人带上这些碎“玻璃碴子”到北京宝石研究所进行测试鉴定。
这中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这时正值一位外商来他们林业局洽谈生意。刘昌顺就拿着一粒未做鉴定的“宝石”让他欣赏。应他请求,刘昌顺又把“宝石”送给了他,说:“你带回去化验一下,看这是不是宝石?”
外商喜出望外,虔诚地一再施礼致谢。外商回国不久,就来信了,说:“这不是红宝石,价值不大……”还附了一张化验证书,信的最后又说:希望能允许他去实地考查,并愿以高价购买……
刘昌顺当然谢绝了。当他手捧北京宝石研究所的鉴定书时,他那湿润的眼眶里竟涌出了泪花:原来,那“玻璃碴子”正是优质红宝石呢!
车子碾过一片片闲花野草,沿着蜿蜒的小路跑了好一阵子,在安邦河边停了下来。
刘昌顺说:“我先给你介绍一位矿业专家,他是黑龙江省地矿局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董履义同志,董工。我们搞红宝石,多亏了这位专家。他已经在这山沟里埋头干了半年多,风餐露宿,不辞辛苦……”
我被红宝石吸引了,也被这位埋头红宝石事业的矿学专家吸引了。
初秋的风轻轻地吹来,带着山花草木淡淡的馨香,也带着安邦河上飘起的湿润的水汽和浓郁的泥土气息。河畔的沙土地已被?了个底朝天。一个又一个沙坑,满目皆是新翻地的沙土。刘昌顺说:“不久前这里到处是人,男女老幼都在挖红宝石,现在已由国家统一开采了。”我俯下腰,用手在一个沙坑里扒拉着,不大一会儿,果然扒出了一块指甲般那么大的红宝石。刘昌顺说:“这种红宝石,在国际市场上是价值昂贵的畅销货。比如你有一枚金戒指价格是500元,可是镶上红宝石,它就远远不止500元了。”
说话间,刘昌顺指着不远处走来的一位男子汉说:“你瞅,多巧,董工来啦。”
不一会儿,这位高级工程师就站在了我们面前,和我们握手,寒暄。“开办红宝石矿,你立下了汗马功劳呵!”我边说边端详着他。
他细高的个子,有点驼背,鬓角秋霜斑斑,鱼尾纹状如蛛网,目光里有倦意也有神采。对我的赞扬,他只是摇摇头,浅浅地微笑着。董工告诉我,他是云南大理人,今年57岁,1956年弱冠年华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来到了黑龙江省地质队,足迹踏遍了黑龙江的山山岭岭。十年动乱中,他被打成“反动权威”,蹲牛棚,妻子被迫害致死。在最悲哀的日子里,他那献身矿业的志向从未动摇过。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断定黑龙江有丰富的稀有矿藏资源可资开发,并愿为此作出贡献。有一件事更使他终生难忘。地矿局一位高级工程师临终前,曾紧握住他的手,满含热泪地说:“董工,有镁铝镏石,就有金刚石,请你一定注意完达山脉双鸭山以南的金刚石、镁铝镏石,我踏查过那里……”这位同事的遗言,更时时激发着他去从事前人未竟的事业。所以,当他听到双鸭山林业局发现镁铝镏石矿时,他的兴奋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于是他毅然离开了哈尔滨,一头扎到这荒凉寂寞的山沟里来了……
董工说:“这里的红宝石质量最佳,透明度、光泽度均居全国第一位,可与世界上宝石之国斯里兰卡的蓝宝石相媲美,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我们这里,将成为中国宝石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有志改革开拓的董工,全身心投入到勘测、开采事业中去了。他一来到这里,就没有回家。在上海大学外贸专业读书的女儿暑假回哈尔滨,来信要他回去,他却给女儿回信说:“这里我离不开,你到红宝石的故乡来看看爸爸吧!”
哈尔滨长大的女儿,高高兴兴地来到了这里,和爸爸一起风餐露宿在帐篷里。工作着是美丽的。为了开发中国红宝石矿藏,他们感到无比的充实、有趣、幸福。女儿假期过完回沪时,恋恋不舍地说:“等我毕业时,你们的宝石生产大发展了,我来这里搞出口对外贸易……”
看到董工有点劳累,我问:“你在这里生活还是很艰苦的吧?”
他干裂的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不过,过得还是很愉快、很充实。我高兴地来了,那就要干出个名堂来!还得感谢刘局长,为了我,他把他的小车派来让我专用哩!”
刘昌顺说:“那也是为了保证你工作的需要么!”
这时,远方隐隐约约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和嘈杂的人喊声交织的喧闹。
董工欣喜地说:“那是推土机,在开采红宝石。这仅仅是开始。过一年,你再来,不仅可以看到红宝石,还可以见识一下这里的蓝宝石、绿宝石、金刚石、翠镏石、肉桂石、芙蓉石、天河石,还有像猫眼一样闪光的猫眼石……这里的宝石种类老鼻子啦,会叫你眼花缭乱……”
刘昌顺乐呵呵的,像沉醉在美好的憧憬中,我也为之倾倒,仿佛看到那破土而出的神奇光芒一片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