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在羊城街头很少听到对物价波动的非议——广州人物价承受力从何而来? 原因:坚持物价改革促进了生产,繁荣了市场;职工收入增长幅度大于物价增长幅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8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羊城街头很少听到对物价波动的非议——
广州人物价承受力从何而来?
原因:坚持物价改革促进了生产,繁荣了市场;职工收入增长幅度大于物价增长幅度
本报讯 据文汇报报道:人们对物价从未像今天这样敏感。在北京、上海、西安等许多城市,经常会听到有关商品涨价的怨艾。但在物价曲线始终呈波浪状态的广州,记者较少听到非议,较少看到抢购现象,市民更多的是理解和接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广州大沙头、清平街、农林路等农贸市场,几乎所有商品都是随行标价。譬如普通的蔬菜芥蓝,多时两三角一斤,少时八角甚至一元一斤;今年年初,22个大中城市对主要副食品恢复凭票供应,广州却不,因而价格有所上涨,猪肉有时每斤售价五元左右,鸡蛋每斤卖3元,但被我们拉住采访的好几位“拎菜篮子”的老广东都表示:“凭票不如敞开供应”,
“我们不怕物价波动,只要样样东西不缺。”
事实上,广州近几年物价改革最明显的成绩,就是商品极其丰富。这里,蔬菜都是新鲜的,水果四季涌流,鱼肉蛋应有尽有,就是名牌烟酒、自行车、彩电、电冰箱等也处处可见,只是其售价有几种价格。广州人似乎已习惯了,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广州市民对物价波动较少非议,说明他们有着比内地城市居民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广州市物价局的同志说,广州市民起初对物价波动也是议论纷纷的,如今能支持,是实践促使他们的承受力增强了。广州物价改革是从1979年放开塘鱼价开始的,起初,鱼价猛涨4倍左右,市民常食用的?鱼从每斤2元涨至8元,几十年习惯“价格冻结”的市民被激愤了,责问声、告状信不断飞往省市领导部门直至国务院、党中央。怎么办?继续放。结果,珠江三角洲各县农民深挖塘、广开渠,兴起了“养鱼热”;湛江、海南岛以及外省的鲜鱼源源流入广州。塘鱼变成了大路货,鱼价也下降了,稳定了。
实践使广州人懂得“放一活—贵—多—降—稳”是物价改革的发展过程,坚持“放开”,能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因而对物价改革有了信心。接着,广州市分别于1984年底和1985年初,采取放调结合的渐进方式,放开蔬菜、家禽、肉蛋价格。这对市场的震动是空前的,市民反映虽然强烈,但与当年鱼价放开时相比,显然理智、平和多了。1987年,广州蔬菜、水果、鲜鱼等价格一度逐月急涨,但群众的牢骚少多了。
“物价不断地涨,你们怎么办?”我们问几个广州小伙子,他们说:“现在挣钱的路子多了,可以挣嘛。”在广州,业余“炒更”、从事第二职业的人不少。
物价改革所以在广州日得人心,更重要的是职工收入增加了,而且其增幅比物价增幅大。据调查,近几年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增长11.3%,而市场物价平均每年上涨5.3%。绝大多数市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
广州在物价改革过程中有过几次大的“阵痛”,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市场物价放开了,管理跟不上,出现哄抬物价、乱涨价、乱收费等现象。但越是快地推进和深化物价改革,促使生产发展,增加供给,“阵痛”期也就越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