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总理与农民矿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总理与农民矿长
新华社记者 池茂花 新华社通讯员 汤计
山西省平鲁县白堂乡农民尹厚承包东易煤矿以后,苦心经营,发奋创业,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未向银行贷一分款,使这个濒临倒闭的煤矿,积累452万多元的资产,改变了靠手工采掘的历史,一个初具规模的半机械化的中型煤矿诞生了,尹厚的成功,得到李鹏的重视,并两次亲自到矿看望尹厚。李鹏说:“你们的方向是对的,好好干吧,到1990年,我再来看你。”
农民矿长尹厚,近日给国务院总理李鹏写了一封信,汇报他领导的东易煤矿1988年至1990年的发展规划,并邀请李鹏第三次到东易煤矿看这个矿的变化情况。
暮春时节,我们访问了李鹏总理的这位山沟沟里的农民朋友。
“火烧坡,火烧坡,鸟儿在此不筑窝”。这是“文革”期间人们形容山西省平鲁县白堂乡的这个穷村的话。那时,这个村50多户人家,每人一年分到的口粮是几十斤山药蛋和几斤小麦,人们劳动一天的工分值是7、8分钱,“文革”期间村里的青年没有一个娶过媳妇。尹厚就是这个村的青年之一。
1979年冬改选干部时,村里人一致选举在外做过几年工人的尹厚当大队长。于是,尹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路线指导下,首先组织社员在改造低产田上下功夫,多年没有解决的吃饭问题开始解决了。
与此同时,尹厚又联合周围的4个穷村,集资办起一座生产煤炭和腐植肥的小矿井,自己兼矿长。由于经营有方,吨煤成本低于邻近的煤矿,当年就获利12万元,一下带富4个村。而尹厚的近邻——东易煤矿,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吨煤成本过高,大量煤炭积压,工人开不出工资,只好放长假。1982年底,县里召集各方人员商讨挽救东易煤矿的办法,参加会议的尹厚站起来说:“让我承包吧!”于是,尹厚以年缴利润50万元、全奖全赔的办法承包了这个矿。
尹厚承包后,从各个方面革除旧弊,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到1983年6月底,便完成了上交50万元的包干利润。恰巧,这年的7月16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正在平朔煤矿考察工作,他听到这件事后,便很有兴致地提出去东易煤矿见见这位农民矿长。平朔矿离东易只有10多里地,说来也就来了。
其实,当时的东易煤矿还很寒碜。尹厚陪着李鹏同志到了贮煤场,只见工人们正光着膀子用大铁锹一锹一锹地往汽车上装煤,李鹏不禁蹙了下眉,这个细微的表情,被尹厚发现了,他的心跟着一沉。尹厚陪着李鹏到了出煤的井口,工人们正赶着牲口拉的小车从井底往上运煤,赶车的工人与拉车的毛驴一样,浑身的汗水和着煤渣往下淌。李鹏的脸上没了笑容,他坚持要到井下看看在掌子面工作的工人。尹厚窘迫不安地陪着副总理往井下走,到了半道,他说:“前面都是水,您要是再往前走,就得到上面去换衣服和水鞋……”
尹厚没有给李鹏换矿工服,这倒不是他小气,而是他不愿让副总理看见掌子面工作的景象。因为,那儿的工作条件更艰苦,工人们几乎是赤身裸体地用最原始的工具——镐头、铁锹挖煤。于是,他忐忑不安,窘迫不堪地把副总理领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三孔旧窑洞。窑洞里只有几条木凳,客人来了坐没坐处,站没站处,这尴尬景况,使尹厚忘了给副总理倒杯水喝。
李鹏同志像看透了尹厚的心思似的,拉着他的手,像老朋友一样地坐在一条木凳上和他聊起天来。李鹏详细询问了这个矿的生产、经营、分配情况,听了尹厚对今后的打算,他语重心长地对尹厚说:“乡镇企业有了钱,要少分多积累,扩大再生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加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李鹏的话,像重槌一样撞击着尹厚的心,使他的目光投射到了明天。他决心从那种守旧摊摊、小打小闹的思想中跳出来,把煤矿建设好、管理好,为子孙后代造福。
这一年,东易煤矿实现利润81.2万元,超额64%完成了承包合同规定的任务。根据合同规定,尹厚个人应得31万元奖金,但他记着李鹏的嘱咐,除提出6万元奖励工人外,其余全部投入了扩大再生产。
1987年9月11日,刚刚为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投产剪完彩的李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去,我们去看看尹厚,看看东易煤矿发展的怎样了”。东易变了:他们没花国家一分钱,未贷银行一分款,自己积累资金452.8万元,完成了大小技改项目70多项。井下出煤,由驴车改为机械提升,代替人工装煤的是两台大型装煤机,运煤有了由24部汽车组成的运输队。这个原来设备简陋、手工采掘的小煤矿,成了初具规模的半机械化的中型煤矿。
李鹏同志兴致勃勃地走着,看着,还爬上山去仔细察看了正在兴建中的皮带运输矿井。路上,尹厚告诉李鹏,这5年间,东易煤矿的原煤产量已由1982年的43万吨,上升到1987年的203万吨;上缴利税由1982年的19.5万元,上升到1987年的115万元;除还清了承包前的55万元贷款外,固定资产总值已由1982年的53.9万元增到1987年的425万元。李鹏听了十分高兴,他指着一排排新建的职工宿舍和办公楼说:“你们这个矿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简易生产初步变成了半机械化生产,富了农民,支援了国家建设,支援了农业生产。你们这个矿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确实是由于走的路子对,赚了钱没有吃净分光,而是把积累用于技术改造,用于扩大再生产。你们还训练了干部,对工人进行了培训,建立了规章制度,加强了安全措施,加强了管理,有个建设、发展的样子。”
在新建的办公楼里休息,尹厚没有忘记上次连口水也没给朋友喝的遗憾。这次,他拿出塞北的甜西瓜,硬劝着李鹏吃了三块。李鹏又亲切地把尹厚拉到自己的身边说:“我这次来一是要看看变化;二是看有没有后劲儿。没有后劲儿,过十年怎么办?今后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防止背包袱。为了不背包袱,还是实行亦工亦农好,工人上午下井,下午种田,今后还要发挥这个优势。否则,企业有了很多的退休工、固定工,企业一老化,就背了包袱;二是提高技术水平。以后,井越深,采煤难度更大,矿上富起来后,要拿出更多的力量搞一些现代化的建设和安全防护措施,将来还可以再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要提高回采率。我们这一代人要为下一代人把矿办下去。不能只办30年,能不能办到50年?要办他50年,要爱护资源,提高回采率。”
尹厚把李鹏的话字字句句记在心里。他恋恋不舍地送李鹏到车前,李鹏握住尹厚的手说:“你们的方向是对的,好好干吧,到1990年,我再来看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