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中医药专家在一次座谈会上呼吁 中药缺货假冒现象需迅速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0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中医药专家在一次座谈会上呼吁
中药缺货假冒现象需迅速改变
本报讯 记者艾笑报道:在5月7日的一次座谈会上,10多位著名中医药专家就中医药管理问题各抒己见。
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高德说:“中医中药分家管理,是多年没能解决的问题。最近国务院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管中药是科学的。”
专家们一致认为:近几年,我国的中医中药事业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焦树德说:“用贵、缺、乱、假、费几个字描述当前的一些中药状况是不过分的。尤其是假药,我们发现用塑料做的穿山甲,还有懂得物理化学知识的人参与制做的假麝香,都很难鉴别。现在还有另一个问题,是药‘管’医。为追求机械化大生产,不按中药传统方法炮制,药性就改了。还有的药房不遵医嘱处方,随便改剂量,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提高中药工作队伍的素质是管理上的当务之急。”
湖南中医药研所欧阳锜教授说:“现在市售的中药70%是成药,让人们就像吃西药一样服用中成药是不负责任的。中医理论的根本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病的理、法、方、药是一个有机整体。目前保健药充斥市场,而治疗药奇缺的局面必须迅速扭转。‘先治疗后滋补’本是一贯原则,但由于生产保健药赚钱,生产治疗药不赚钱,就马马虎虎。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中医就要毁到药上。”
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凌耀星说:“作为特殊商品,治疗用中药应当有必要的价格保护。比如常用的车前子是到处都有的,但由于价格太便宜无人采摘,收购不上来。还有一部分传统的特效中药,由于长期无货致使许多年轻中医不知有其药,发展下去,就是中医中药的退化。”
全国政协卫生组副组长吕炳奎说:“过去走到中药铺附近能闻到药味,现在老远能闻到霉味。中药质量大大下降,根本原因是管理。今后的中药应从种植、收购、炮制到售价都要好好管起来,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才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