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个体户的金钱观——都市生活素描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0
第2版(经济)
专栏:

个体户的金钱观
——都市生活素描之三
本报记者 孟晓云
一提起个体户,人们很容易与“倒爷”划等号,这很不公平。在与他们交谈中,我发现,他们中的有些人,并不只把金钱看得那么重,他们也有其它方面的追求。
哈尔滨市的个体户曾发出过这样的呐喊:“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天津的个体户也同样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
天津有个民办的专业文艺团体——歌醍醐歌舞团。歌醍醐是个体户的谐音。团长马常宝原是卖百货的,副团长大憨和二憨是经营五金的,钱赚够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内心还有什么渴望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和发挥,于是,几个人一商量,招兵买马,办起了歌舞团,他们想在音乐舞台上试试自己的本领,同时也可以为个体户开拓一块精神领地。这种尝试当然是有风险的。
出人意料,二年下来,歌醍醐的十名业余歌手竟然一个个喜气洋洋地从各种比赛中捧回了奖杯,那些奖杯比金钱更叫他们欣喜和满足。29岁的团长马常宝在天津歌手比赛中三次获奖,证明了他不仅是搞商品经济的佼佼者,还是一个音乐舞台上的新秀,至今他已录制了18盘独唱、对唱录音带。首场演出时,连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也专程赶来祝贺。
金钱并不是唯一的东西。
捷利眼镜店经理高明想用自己的追求改变人们对个体户的成见。他是修电子表起家的,看准了一个势头,又搞起了眼镜。他对记者说:“说不考虑赚钱是假的,不赚钱吃什么。说光想赚钱,唯利是图,也不是真的。钱这东西,没有它想它,多了,又会觉得它没那么珍贵。”
高明想干一番事业,想为改变中国眼镜行业落后的现状做一点贡献。他拿原来三间共70平米的住房,换了现在的铺面,而自己一家人蜗居在七平米的居室内,除了一张床以外,没有像样的家具。他不图享受,不摆阔气,拚命地扩大和发展自己的事业。
去年,高明到北京参加国际博览会,找外商谈判,引进了法国伊斯路电脑磨边机设备,开发了高级镀膜眼镜片,他还完善了加工车间和验光设施,他的店办成专门经营中高档眼镜产品的商店,并成为天津竞争激烈的眼镜行业中的佼佼者。
小有名气的“庆祥时装店”的女主人吉庆祥,六年前只有17岁,便在巷子里搭起了裁剪摊,开始了她的个体经营生涯。最初,只是为了谋生、餬口,由于她的聪颖,手艺精湛赢得了顾客。三年前,她去广州参加京津沪穗四市联谊活动,拿了裁剪比赛第一。她开始不满足现状了,办起了“庆祥时装店”,并举办过一个时装义演。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要搞义演?她的回答是:我想让人们知道,个体户不都是一切向钱看的。
金钱,对有些人来说,力量是有限的。北京一家联营厂曾经托熟人找到吉庆祥,要求同她订合同,给这家厂子设计服装款式,管吃管住,每月八百元。这个数比她在店里干强多了,可她没有答应。相反,保定地区一家个体服装厂因款式不对路面临破产,吉庆祥去了,给他们设计两套服装,打开了销路,厂子也保住了。吉庆祥没收一分钱设计费。
吉庆祥不图钱图什么呢?她心中埋着一个抱负:“我崇拜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他设计出来的服装巴黎没有第二件。这些对我来说还很遥远,但却是我的一桩心愿。”
精神的高下和思想的优劣,不是行业和经营方式所决定的。美好的愿望到处都有。吉庆祥和歌醍醐歌舞团的马常宝、捷利眼镜店的高明一样,正靠自己的艰苦努力,一步步实现着心中的愿望。我们的社会不是也应该更加公正、更加热情地看待那些奋斗着的个人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