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大连人新的兼并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1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连人新的兼并观
新华社记者 于有海 李小林 王辅捷
刚到大连市就听说,前不久有人拿着一份《大连日报》质问市里的领导同志:这不是在鼓吹资本主义“弱肉强食”那一套么?
今年3月30日,《大连日报》刊登了一篇企业实行兼并的报道。企业兼并历来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弱肉强食”现象,这篇报道提出对此要进行再认识,自然有人接受不了。
被大连无缝钢管厂兼并的大连机电工具厂的职工,当初对工厂被兼并就很反感,有些人还暗地里串联,要用“闹事”的方式加以抵制。不过这种情绪没有持续多久,事实很快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原来,机电工具厂因为生产上不去,企业赔钱,职工勉强拿到工资,没有奖金,退休职工的生活补贴发不出,支付医疗费也成了难题。无缝钢管厂产品畅销,但劳动力不足,1987年7月兼并了机电工具厂,解决了这个困难,生产发展更快,机电工具厂的职工也得了实惠。退休职工的生活补贴得到补还,还有了增加,在职职工的平均收入增加了一半多,医疗保健和其它福利条件也明显改善。
来自原机电工具厂的职工如今对企业兼并的议论挺有意思。有的说,我不管这叫“大鱼吃小鱼”还是叫“弱肉强食”,反正生产上去了,国家多得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何乐而不为?有的说得更开心:要是硬要把这叫作“弱肉强食”,我们这条小鱼觉着被大鱼吃得舒服,比过去那样干等着挨饿受穷好得多。
1984年以来,大连市有19家优势企业兼并了23家劣势企业,大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连市副市长汪师嘉说,单从字面去看,企业兼并似乎同资本主义的“弱肉强食”一样,但实质上,这样的兼并一没有改变企业的公有制性质,二没有妨害企业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它是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所必须的,跟资本主义的“弱肉强食”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兼并已被大连人接受了下来。如果说还有什么阻碍的话,那么阻碍的内涵变旧为新了:利害得失的顾虑。
优势企业怕在兼并中背上劣势企业的包袱,而对劣势企业来说,有些工人担心被兼并后在工作安排、福利待遇上低人一等;有些企业负责人担心“部下”骂自己“无能”,是“丧权辱国的末代皇帝”,有的则是“宁作鸡头不当牛尾”,怕兼并后“降格”使用或丢了“乌纱帽”。劣势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有的口头上赞成企业兼并,内心里却很不情愿,因为“地盘”小了,“兵马”少了。
但是伴随着新的“弱肉强食”观的树立,大连市的企业兼并大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气势。市文教用品厂等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干部、职工,如今在主动找强的企业
“吃”他们。在兼并中“吃”出了甜头的优势企业,则有点挑肥拣瘦,胃口也变得更大了。大连化学工业公司继耗用900万元重金“吃”了一家生产经营差的乙炔气厂之后,又准备把一座发电厂和几家原材料厂并为己有,而且要走向世界去兼并外国人的企业。大连钢厂、大连机床厂、大连冷冻机厂等一批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同样竞相动作,正谋求以强食弱,壮大竞争实力,扩展产品在国内的覆盖面,并到国际市场上决一雌雄。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