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从“家庭学校”到哈佛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1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从“家庭学校”到哈佛大学
白玉清
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农户的三儿子里德收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户主科尔法克斯夫妇的脸上再次露出欣慰的笑容。里德是他们的“家庭学校”培养出的第三个哈佛大学生。目前,他们的大儿子格兰特已从哈佛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二儿子德鲁正在哈佛大学医学预科二年级上学。这些从未进过正规学校的孩子是怎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的?故事还得从15年前讲起。
1972年,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任社会学教授的戴维·科尔法克斯被学校解雇。于是,举家迁至加利福尼亚州的布恩维尔务农。为了孩子的教育,一到新居住地,戴维就和以前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妻子米基一起走访了当地的公立学校。
学校的教学使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决定亲自教孩子们读书。他们向州政府登记后,便在自己的家中办起了小小的“家庭学校”。学校的教师是科尔法克斯夫妇,学生是他们的儿子。两位教师搜集了正规学校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辅导材料。他们从基本的读、写、算教起,逐步过渡到历史、文学、科学及外语。
与正规学校所不同的是,当孩子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上课时间就大大缩短。学习重点逐渐从书本知识转向实践。孩子们与父母一起耕作种植、改良家畜,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化学及至胚胎学和遗传学的兴趣。父母还鼓励每个孩子在自己最爱好的专业上深入钻研。结果格兰特15岁就成了牲畜专家,培养出一批良种羊,深受市场欢迎。德鲁不仅是个小天文学家,还亲自动手为家里造了太阳能发电器,从而结束了科尔法克斯家无电照明的历史。里德则是个计算机能手和爵士乐迷。
多种体力劳动实践是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的一种强大动力。全家人刚迁到布恩维尔时,可以说一无所有。他们白手起家,建房造地,工作既艰苦又有趣。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都要帮父母干活。而学习对他们来讲,简直是一种享受。
送孩子上哈佛大学是科尔法克斯夫妇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但到格兰特报考大学时,由于经济拮据,他们连普通大学都负担不起,只得让他报考名牌大学,争取全额奖学金。结果,格兰特同时被哈佛和耶鲁两所名牌大学录取。接着,德鲁在大哥的激励下,也考进了哈佛大学。里德是科尔法克斯夫妇收养的混血儿,他也不甘拜下风,今天终于被哈佛大学录取,科尔法克斯夫妇最小的儿子加斯是他们收养的亚裔孩子。据说,他虽然年幼,却已显出与哥哥们不同的风格,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造船工程师呢。(附图片)
图为科尔法克斯一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