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后乐园主”梁周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2
第2版(经济)
专栏:

“后乐园主”梁周伦
王敏霏
在广东中山市,流传着“后乐园主”倾资开垦荒山的故事。
“后乐园主”是沙溪镇40出头的梁周伦。从1980年离职搞个体起,不到5年,他就净赚了50万元。人们都说,老梁往后就是什么都不干,躺着吃,坐着花,也用不完这些钱。
奇怪的是,梁周伦既不东游西逛,也不购这置那,好像不知道钱能买东西似的。妻子儿女没穿上一件时髦衣服,他自己也依然旧衣布衫破拖鞋,见了客,连支好烟都递不出。
1986年春节,梁周伦全家三代团聚吃年饭时,他却突然宣布了一个大笔花钱的计划:“镇外九十几个山包没人管,1000多亩山地丢荒,真可惜!我打算全包下,用这50万元来开荒山!”
全家惊得目瞪口呆。
妻子吼起来了:“全家辛辛苦苦挣下的血汗钱,一天也没享受过,怎么拿去搞荒山!”
弟弟提醒他:“50万元,撒在九十几座荒山上,只怕出尽了死力,还弄不出东西来。就算地种熟了,果木成了林,政策变了怎么办?”
女儿不敢公开反对,周伦的妈妈掉泪了:“上几代种地压弯了脊梁骨,你还没穷够?”
周伦却说:“人总要有个追求。吃吃喝喝什么都不做,难道用50万元去买这种猪一样的生活?”他对妻子说:“我拿钱胡作乱花瞎游逛,你会痛苦一辈子。让我们一起经营好荒地,做一对勤俭、恩爱的好夫妻!”
他告诉女儿:“这1000多亩荒山,经营不好,我就会破产。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本领、艰苦作风,才是你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梁周伦要用巨资开荒山的消息传出,有人笑他是“傻子”,有的讥他是“狂人”,有人不冷不热地说:“老梁花钱想买个好名声。”
也有人理解他。原沙溪镇的生产队长汤进辉,老种养能手高庆洲说:“那么多地丢荒无人管,是沙溪农民的耻辱!”他们和年轻的技术人员李立仁、黄兆南一起,和梁周伦联合开荒。几个人一合计,决定用企业管理的手段来办一个商品化、专业化、外向型的经济果木开发公司。
公司取什么名?大家说,古代仁人志士都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就叫
“后乐园”吧。
镇委书记梁庆添赞扬他们有胆识、有远见。镇里动员一些在山上有零星果木的农民让出地来,让
“后乐园”联成一片,又很快和梁周伦他们签订了一个为期15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有人提醒梁书记,“后乐园”姓“私”不姓“公”。梁书记反问:荒了几十年是社会主义,开垦了反倒是资本主义?
创业艰难。购买拖拉机、推土机、树苗、盖房子,这就花去了50万的一半,招工又愁白了老梁的头。用高薪招来的外地工人,一看开荒地这么苦,干不了十天半月就跑了。只好招收社会闲散人员打短工。栽种优质高档水果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他们又“以短养长”,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种香蕉、木瓜、菠萝、西瓜等短期作物,保证当年有收成。老梁又带领大家加工竹子、编箩筐、养山鸟出口;山上缺水,就挖水池,既蓄水,又养鱼。招来的工人,工资有保证,奖金不少,生活安定,渐渐地形成了固定的队伍。
从1986年8月组建到1987年,1500亩山坡地全打了穴,种上了果木。那些杂草丛生的荒山,不到两年就披上了葱葱新装。
梁周伦告诉我,50万元已所剩无几。这几年,每年能收6万,支出却要10来万。而且,别人需交纳的他都要交纳,别人能得到的优惠他却不一定能得到。“经营中万一出现失误,等不到满山挂果,我们就会破产!”他露出了忧郁、疲惫的神色。
“你后悔自己的选择吗?”
“不!我现在是过河的小兵,没有退路了。我不会退缩。到1989年,我就能开始回收大笔资金了。那时,我还要继续投资。我要搬走一些山包,让外商来投资建设综合性旅游果园。”梁周伦边谈着他的规划边把我领到一块镜框下,上面写着:“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