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莫让“后乐”成“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2
第2版(经济)
专栏:

莫让“后乐”成“后忧”
陈际阳
读完“后乐园主”梁周伦倾资开荒的报道,笔者被深深地打动了。
梁周伦的感人之处,不仅仅在节衣缩食的俭朴风尚。赚了大钱,他不挥霍,反倒选择了充满艰苦、风险的开拓者道路。这是什么精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以“事业为重”的精神,是创业不惧艰险的精神,谁能说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呢?
开荒栽果建乐园,梁周伦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令人寻味的是,山荒着,有人倒不去追究它姓什么,一旦要开垦,却津津有味地要追究起什么姓“公”还是姓“私”来,这岂不是颠倒黑白的咄咄怪事!打击梁周伦们的投资热情,就是打击生产力。我们不鼓励梁周伦投资扩大生产,难道要鼓励他把大把大把钞票拿去花天酒地?
应当指出,像梁周伦这样敢于大干的个体户,现在还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人还在那里不顾生产力发展需要,只问姓“公”姓“私”,使许多姓“私”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不敢大干,生怕“越干越富,越富越不好收场”,“后乐”不成,反弄出个“后忧”。因而,往往“小富即安”、“中富即足”,不敢再扩大自己的事业,争取“大富”。
本来,从穷到富,从小富、中富到大富,是合乎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如果只许小富、中富,不许大富,经济发展的链条到一定的时候便被打断了。归根结底,这对国家、人民是不利的。其实,像梁周伦这样的富户,扩大生产不仅可以使自己多挣钱,同时能为一些人提供就业机会,使大片荒山得到开发,为社会增加财富,这有什么不好呢?
个体、私人经济这几年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几十年来这方面根深蒂固的偏见还时时困扰着梁周伦他们。新修改的宪法,已为梁周伦他们发展事业提供了法律保证。但并不是“万事大吉”。梁周伦他们还面对着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如何切实保障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真正做到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愿有志于“后乐”的梁周伦们,不再有“越富越不好收场”这样的“后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