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流浪乞讨严重危害社会安定 需要各方共同采取措施解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流浪乞讨严重危害社会安定
需要各方共同采取措施解决
本报讯 在5月10日结束的我国首次关于流浪乞讨问题研究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张德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流浪乞讨问题。
张德江说,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解决流浪乞讨问题。国务院每年都拿出几十亿元用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民政部门每年也要拿出20多亿元用于城乡救灾救济,保障灾民和有困难的人的基本生活,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流浪乞讨人数。1987年,全国共收容遣送流浪乞讨人员67万人次,比1979年下降37%。但是,目前流浪乞讨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流浪乞讨人员构成上,真正因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而外流乞讨的只占20%,以乞讨为生财之道、逃婚、逃学以及走失或被家庭遗弃的精神残疾人等大幅度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流浪乞讨人员中,少年儿童和青壮年约占95%。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混杂其中,据广州市调查,1987年,该市收容的流浪乞讨人员35%是违法犯罪分子。
民政部门为了解决流浪乞讨问题,近几年来在全国设立600多个收容遣送站,建立上万人的收容遣送队伍,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资金5000万元。目前,收容遣送工作的主要困难:一是收容难,由于流浪乞讨人员的复杂化,原有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收容遣送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收容遣送人员执行公务时被有关部门以非法拘禁罪逮捕的现象;二是遣送难,大部分收容遣送站设施简陋,条件极差,被收容流浪乞讨人员私自逃跑的情况经常发生;三是安置难,在当前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一部分乡镇政府领导不力,许多人对流浪乞讨人员视而不见,闻而不管,有的地方甚至为流浪乞讨人员开具证明,助长了这种恶习的蔓延。
张德江认为,解决流浪乞讨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千方百计解决灾民和贫困对象的生活困难,建立社会生活的安全网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抵制不劳而获等腐朽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虐待和遗弃老人、儿童、残疾人的行为和干涉、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不法分子,依法予以惩处;要认真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学校要防止学生流失,家长要改进管教方法;把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工作列入市容管理和治安管理范围,认真落实安置措施,对流浪乞讨放任自流的地方,要实行必要的制裁。 (郭正 杨秀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