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抓紧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的生活

抓紧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竹山
近两年来,各地党委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积极调整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逐步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高。
在调整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过程中,各地党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基础工作抓起。目前,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绝大多数建立了党的组织,山东省达到98.3%,甘肃省达到90%。有党员3名以上的村办企业和经济联合体,普遍单独建立了党小组;党员数量多,村办企业较多、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建立了总支部,其所属党员按行业或居住地远近,建立了党支部或划分党小组。在集体外出务工的党员中,以及进城经商、地点较固定的党员中,也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对那些零星分散、从业地点不固定的党员,有些地方也采取了外出登记,定期通信联系,党员向支部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支部定期向他们寄学习材料、提要求等办法,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各地两年多来调整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初步改变了过去那种“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的状况。山西省经过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全省59万农民党员中,有85%以上的人能按时参加党的活动。山东省微山县有一半以上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县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管理和教育,党员离村外出不再是“断了线的风筝”。二是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联系。山西临汾市、江苏昆山县在城镇个体劳动者中建立党组织,党员带头遵纪守法,纳税交费,带动非党个体劳动者文明经商,党组织的威信提高了。三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尚志县苇河镇曾把10家企业拢在一起,建立了4个联合支部,因过于分散,难以坚持活动。1986年起每个企业单独建立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加上经营管理的改善,企业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
农村党的工作虽已有了改进,但当前问题仍多,工作急待加强。为此,要以改革精神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对本地区调整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需要调整的党组织,要抓紧进行调整;虽已调整,但不合理的,要加以改进。无论是县(市)党委,还是乡镇党委,都要切实加强对这些组织的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使这些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农村各级党的组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能经常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那种以种种借口不接纳外来党员的组织关系,使党员处于“三不管”状态的现象,应予纠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