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发展和调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2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发展和调节》
胡乃武
韩志国、洪银兴、魏杰撰写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发展和调节》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除前言和附录外,分为三篇、十四章。《前言》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这些矛盾和困难,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而产生的;二是由于改革措施与改革目标不配套而产生的;三是由于新体制中各种机制不配套而产生的。作者认为,应当通过对改革的系统思考和制定正确的配套改革方案,推动新旧体制的顺利转换。第一篇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主体、基本规律和内在动力等问题。作者认为,只有“承认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生产者追求利润的规律”(第68页),才能确认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地位,才能充分认识市场和市场机制在商品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有一个统一运行的目标。第二篇主要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经济增长的最优速度、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战略等问题。第三篇是考察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问题。作者认为,资源的最优配置是经济调节的主题,参数调节是经济调节的基本模式,金融调节是经济调节的主导机制。我认为这种见解是正确的。
该书本着积极探索、勇于争鸣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对于我国价格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该书写道:价格改革既不能走“调改结合、以调为主”的路子;也不能走“以放为主”的路子(第24页)。前一条路子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价格只有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中才能合乎规律地形成,从而才能真正对社会的生产和流通发生调节作用。国家调整价格,实际上是由国家模拟市场,但市场是难以模拟的,从而无法产生合理的价格。后一条路所以难以行得通,不仅因为风险太大和社会承受能力不足,还因为当前我国的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缺乏正常的相互感应关系。在价格放开后,由于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对价格产生强刺激,而价格变动对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的变动却是一种弱刺激,这样就会使价格居高不下。而供给所以对市场价格缺乏灵敏反应,关键在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企业行为还受到行政权力的束缚。因此,作者认为以价格改革为中心的配套改革思路是不足取的。作者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为中心,以放开市场为主线”。具体地说,第一步应通过要素市场的开放(从开放劳动力市场入手)而实现利益的机制化;然后,随着市场的发育而逐步实现资金的人格化,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和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这种改革思路,有利于切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使企业不断地向商品生产者转化;有利于强化劳动者、经营者和企业的利益,分散改革的风险,增强企业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该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经济运行篇的结构安排方面,似应首先考察经济运行的主体,然后再分析经济运行的环境问题。对经济运行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还应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在经济调节篇的结构和内容方面,未能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两大调节机制(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为主线来进行分析,对计划机制只字未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