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既是封建时代童蒙背诵的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大同思想见于《礼记》中的“礼运篇”所载孔丘和其门人的一段对话之中,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它主张财产公有,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讲信修睦;有工作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但不是为了自利;在这种社会中,一切阴谋诡计、盗窃乱贼均无意义。显然这是对无私有制、无阶级、无剥削社会的向往。
儒家大同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所谓“共产主义”,大致出于同一历史时期,但柏拉图的“共产主义”仅适用于上层阶级,而大同思想中的幸福则是全社会人人都能享受;柏拉图以为“公妻”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争夺与嫉妒,大同理想则把男女各享家庭幸福作为必要条件之一。在古代世界曾经出现过的未来理想中,大同理想的崇高与魅力罕有其匹。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创始人洪秀全重新提出这个古老理想,并把它结合进拜上帝会的信条里。此后,康有为又把大同作为他的长远政治目标,并于1886年写成《大同书》。孙中山又把大同作为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从此大同理想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摘自4月19日《今晚报》 雷振国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