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食草畜禽不可不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5
第2版(经济)
专栏:吃肉养猪和改革

本期讨论从养猪谈到养鸡、养牛、养羊、养兔……好像越扯越远,其实正是为了讨论的深入,许多文章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国肉食品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至今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我国人民食肉以猪为主,猪肉消费量约占肉类消费总量的83%左右,而鸡肉及其它肉食和蛋、奶的消费量占的比例很小。消费偏重吃猪肉,生产势必倚重养猪上。众所周知,猪是耗粮型牲畜。粮食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猪业的规模和速度。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我国人均400公斤左右的实际粮食占有水平上,不可能依靠饲料粮的大幅度增加来维持养猪业的高速度发展。
出路何在?归纳在这次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深化生猪产销制度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搞活生猪流通;二、在稳定千家万户养猪的同时,积极扶持发展养猪专业户,逐步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养猪的道路;三、在不放松养猪生产的同时,根据各地条件全面发展各类畜禽饲养业,以此减轻猪肉需求压力;四、改革耕作制度,大力开发秸秆等饲料资源,提高饲料资源的利用率。
我们这次讨论受到广大读者热情支持,收到大量来稿、来信,见报的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值此讨论告一段落之际,我们向关心这次讨论的同志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食草畜禽不可不抓
本报记者 魏亚玲
我国人多地少,单靠粮食发展养猪,解决吃肉问题,恐怕不行。有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应当采取措施,调整畜牧生产结构,在稳定发展养猪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耗粮少、长肉快的养鸡业和食草牲畜饲养。
近几年出现的粮食供应趋紧,不同于60年代初的粮食紧张。现在的粮紧,不是口粮紧,而是饲料粮紧。因此,必须想办法用有限的饲料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肉来。据有关部门介绍,用生产100公斤猪肉的饲料粮养鸡,能生产出150公斤鸡肉。而且,养鸡周期短,良种肉鸡只需7周时间就可长成。而现在每养成一头肉猪,需要10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现在,我国鸡肉生产量少得可怜。世界人均鸡肉占有量占肉食总量的20.8%,日本占40.4%。而我国的人均鸡肉占有量微乎其微,依然是猪肉占总量的83%。这种以耗粮最多的猪为主的畜牧结构,与我国人多粮少的国情极不相称。而大力发展养鸡,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当然,调整结构不能靠行政命令,而应运用价值规律来引导。
大力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在农区积极发展食草畜禽,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方面。我国目前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由于草原过牧,生态逐年恶化,牧区饲草不足,牲畜发展缓慢;一方面农区每年有5亿吨的秸秆饲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据测算,一亿吨氨化秸秆,就相当于2500万吨精饲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浪费秸秆,就丢掉了肉蛋奶。
最近,农牧渔业部决定,在全国建10个氨化站,在河北、河南各建一个利用氨化饲料的养牛示范区,以推动全国对秸秆饲料的开发和利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