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在碰撞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5
第8版(副刊)
专栏:

在碰撞中
谢逸
从前有个瑟琶行家,自以为天下无敌,但和人一比试,却差得很远,遂拜对手为师。老师要她“不近乐器十数年,忘其本领,然后可教。”后来果然尽得师传,弹起瑟琶就绝妙非凡了。这种忘其本领与陈师道尽焚旧作是同样做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下得这个一刀两断的决心,才可能取得新的收获。朱熹与人论诗时说:“旧习不除,渣秽在胸,芳润无由入耳。”这话说得颇有道理。
但若真的这么做,行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瑟琶之所以奏得高妙,是千拨万弄、夜以继日弹出来的。不近乐器数十年,手指僵硬了,技艺生疏了,还能重操旧业?还会比原来的本领更为高超?且时间催人,白发苍苍,恐怕不到十年就已被开除“球籍”,那就全都落空。退一步说,即使上述忧虑都不存在,但丢掉自己过去辛辛苦苦取得的成果,从头做起,放弃千锤百炼所形成的个人风格,皈依他人,塌了根基,失去特色,也能创出新的局面么?以陈师道来说,他另起炉灶,《后山集》里有些诗虽写得不错,但清代学者纪昀却说他的诗“得自苦吟,运思幽僻,较庭坚所作尤猝不易明。”比黄山谷还要黄山谷,却失去了陈师道自己,《后山集》变成了《山谷集》的续篇,这也算得是新的成就么?
朱熹说要学诗,必须先服泻药巴豆雷丸,下尽胸中的“程文策套”,方有所成。可知朱熹所说要泻除的旧习和渣秽,乃指妨碍思想飞翔的套套框框,而不是个人独有的风格。在当前开放改革的浪潮中,各种思想文化都在互相碰撞,古的和今的,中的和外的,这一学派和那一学派的,自己的和别人的,正在彼此较量中冲击。只有碰撞才可吸收、溶化别家之长而呈现异彩,也只有继承优良的历史传统和发扬自己原有的特点,才可经得起碰撞,也才会在碰撞中发出灿烂的火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