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心无旁骛——女书法家林玉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6
第8版(副刊)
专栏:

心无旁骛
——女书法家林玉英
沈鹏
46岁的业余女书法家林玉英,身处安徽淮北市,与外界信息交流不多,然而凭着她“身无所息”的刻苦精神取得成绩,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办起了女书家的个人展览。
向真、行、草、隶、篆五体书全面推进,是我所接触到的许多中青年书法家的共同追求,既反映了对传统的全面继承,也可以说是在当前书法多元化趋势中的一种自我追求。林玉英遵循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先从楷书入手打好基础,继而扩展到各种书体,一经掌握篆、隶诸体的基本规律,便摆脱临摹,边创作边提高基本功夫,这就反映了她有较强的创造意识,非同于满足抄写的书匠。于行草书,林玉英更能施展才情,最早引起我注意是在北京举行的1987年首届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用整张四尺宣写的一首古人七绝,格调苍劲朴茂,比起她以前的作品有了明显的笔墨意境的追求。这一作品经集体评议,选送日本,展出于东京银座美术馆,日本朋友赞誉“有男子气”。
与林玉英同志生活在较偏僻的地区不无关联的是,她的创作不受浮躁喧嚣气氛干扰。在她身上察觉不到那种片面追求商品化以及急功近利之类的习气。正因为心无旁鹜,所以真正能够树立书法艺术的“本体观念”。至于如何加强交流,更好地吸取古人和今人的创造成果,将时代精神凝聚笔端,出之以生动活泼的个性,这些,正好要发挥我们信息时代的长处。林玉英来京展出作品,便是一次交流信息的机会,她还很需要博览,在同“才智相当”的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层次。
在国内,以及在同日本朋友交往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妇女从事书法的人数不少,然而脱颖而出者不多,其原因很多,而组织上的扶持与舆论界的宣传应有无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确有价值的作品及其作者,我们要让他显示出来,使大众认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