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话剧新作《搭积木》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7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话剧新作《搭积木》观后
赵寰
瓦格纳的《结婚进行曲》奏响了,追光照着一个美丽而又憔悴的她——中年的歌唱演员。两个月以前,她像娜拉一样从这个鸽笼似的家出走;现在,终于又步履艰难、踉踉跄跄地转游回来了。20年代的中国,曾有人就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出走讨论过: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80年代,女剧作家沈虹光在新作《搭积木》中却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娜拉出走又回来了,怎么办?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戏剧冲突,夫妻、婚姻、家庭、生活、结婚与离婚等等众所周知、司空见惯的普通、平凡、琐碎的生活纠葛,引起很多观众的心弦共振。人们在流泪与笑声中思考着这本家家都有而又各自不同的“难念的经”啊!
男女主人公:她是已到中年的歌唱演员,他是唯唯诺诺的一科之长;她面临着事业上的最后冲刺,他承办着顶头上司的耳提面命;她自尊、自强,他自信、自负。但他俩都承担着来自社会、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压力,内心里都憋着一股闷气。他们的家庭生活更是高度失调,从两个人吃鱼一个要放醋一个不要放醋的生活琐事到一个要对方做他的女奴一个要挣扎自立不甘人下的“人权”之争。他们的心理天平倾斜了,纯真心灵扭曲了,本来就不牢固的爱情,像搭积木一样经不起碰撞,倒塌了。她出走了,两个月的流浪生活,求告无门,走投无路,人们投来的目光使她感到仿佛要剥下她的一层皮。娜拉回来了,又当怎么办?她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地委曲求全,他要借机泄愤蓄意报复;等他想迁就、和解,她又死不低头。彼此挤兑,互相撕咬。离又离不成,合又合不得。中间又有个可爱的毛毛,成为他俩难舍难分的纽带。他俩之间马拉松式的争吵,车轱辘般的折磨,却又要用中年知识分子的面子掩盖着:在孩子面前装成一切都对的神圣长者;在下级面前又装成诲人不倦的师尊圣贤;在邻里当中又赚得夫唱妇随、模范伉俪的赞扬……感情生活上生死格斗,人际关系上多变面孔,构成了这出戏的喜剧、悲剧加闹剧的多元色调,哭笑相间的剧场效果。令人观后,于细微处窥心灵的大千世界;于琐碎中悟人生的无底奥秘。中年女作家的力作,加上中年女导演陈坪的精心两度创作,再加中年演员卢吉兰、许家琅、张绍立、陈苹的通力合作,把这出反映中年男女家庭生活的话剧,演得生动,自然,默契,感人。无论是在广州或是在北京的演出都获得了成功。
作者在这出戏中,一反她过去在《“五二班”日志》和《寻找山泉》散文式的戏剧结构,用了传统的老式的话剧写法。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要尝尝三一律、四堵墙、佳构剧的滋味儿。这种戏在形式上是“陈年老窖”,在题材上是“家常便饭”。然而,作者以敏锐的观察、深刻的体会、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构思,把这一切生活琐事用妙笔嵌在一个固定的时空里,透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撕开夫妻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拉开遮着的两性隐私的帷幕,叫人看到这对男女心灵深处短兵相接的肉搏战,看到这出令人哭笑交替感情振颤的悲喜剧。作者选取的细节,使用的语言,运用的技巧,本乎“不爱造作爱天然”的信条,朴素隽永,风趣自然,实践了自身的宣言:“宁要通俗而不要故作高深莫测的假深刻。”这出戏的结尾部分,由于作者又扔开了戏剧的悬念,置自己精心的“佳构”于不顾,使得戏有些拖沓、重复。观众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无力再承受那对男女轮番不已的持久战了。戏没有收煞在节骨眼上,有蛇足之嫌疑,缺点睛的一笔。
《搭积木》这类的题材,可说是全球性的热门题材,也是一本世界上家家都有的“难念的经”。《搭积木》的出现,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将不会叫国外的同类题材作品专美于前了。(附图片)
《搭积木》剧照:卢吉兰和许家琅分别饰剧中的她和他。
晓月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