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凯歌能否在戛纳奏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8
第7版(国际)
专栏:法国通讯

凯歌能否在戛纳奏响
本报记者 李彤
5月17日晚10时30分,中国电影代表团全体成员身着夜礼服,踏上红地毯,在《红高粱》主题曲的奏鸣中步入戛纳电影宫。迎面是一片眩目的闪光灯,上千名围观的游客发出热情的欢呼。这是在第41届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影片《孩子王》举行首场放映时的隆重场面。
尽管中国电影界为此次参赛作了最充分的准备,但比起那布满全城的海报以至4架飞机盘旋拖带的空中广告来,我们的宣传仍显逊色。好在将在法国发行《孩子王》的三A影片公司和美国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也加入了为《孩子王》助阵的行列。几十辆电视转播车和几千名记者把电影节的盛况传向全世界。从12日开始,连续不断地采访和拍照使《孩子王》的导演陈凯歌应接不暇。在17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又和西影厂厂长吴天明、演员谢国、摄影师顾长卫坐在台上,面对着10台摄像机和近百名兴趣浓厚的记者侃侃而谈。
《孩子王》在此间获得的普遍反映是:“这是一部很美、有独特观点和风格的影片。”《英国国际银幕》戛纳特刊以押赌的形式预测评奖结果,认为《孩子王》得大奖的可能性为3∶1,排在20部参赛片的首位。这家刊物主持的国际记者评判团(本报记者亦参加)每天为参赛影片打星,《孩子王》共获32颗星(截至到18日)。法国《正片》杂志的权威影评家则在《电影节报》头版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说:“《孩子王》将是本届金棕榈奖最有力的竞争者”。
同时,还有不容乐观的一面。一些记者反映,这部影片的文化背景距西方太远,有大量象征的东西西方观众很难懂。此外,陈凯歌和顾长卫对参赛拷贝的技术质量极不满意,影片画面色彩大受损失。张艺谋则认为,在画面质量上吃亏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王》需要听人讲解才能明白,这对于电影这种一次性欣赏的视听艺术来说,是很吃亏的。
《孩子王》能不能在戛纳获奖,获什么奖要到23日晚才能揭晓。西柏林电影节主席德·哈登先生的看法非常明智:“能够得奖当然好,假如没有拿到奖,《孩子王》也肯定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因为评委会成员各有不同评判方针,有政治因素和其他因素。中国影片能在戛纳列为正式参赛片已经是很大的荣誉,而且可以听到各国记者和影评人的反应,这也是一种收获。”
张艺谋、巩俐和潘虹也是电影节上引人注目的人物。除了络绎不绝的采访以外,另一些电影节盛情邀请《红高粱》前往。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影片《尼罗河女儿》参加了电影节上的“电影双周”活动。在华侨餐馆“大观园”,在三A公司举办的海滩酒会上,大陆、台湾、香港的电影工作者一次次举杯畅谈,还曾在陈凯歌住的房间里联欢到深夜。
为了《孩子王》的放映取得更好效果,香港电影工作者舒琪、李焯桃突击一天整理出英文台本供同声翻译用。可以说,在戛纳的所有中国人都协力同心,为《孩子王》的成功而努力。
(本报戛纳5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