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斋月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19
第6版(国际)
专栏:埃及通讯

斋月小议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和往年开斋节相比,埃及今年的开斋节似乎过得比较舒坦。白天担任税务员、夜间开出租车的阿里告诉记者,“感谢安拉,埃镑尽管一贬再贬,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他的这番话颇有代表性。确实,脆弱的埃及经济经过多年摇摆和低速增长,有过十分吃紧的日子。但最近据主管经济的国务部长报告,经济状况仍然困难,但已经度过“瓶颈阶段”。埃及经济的主要支柱:石油出口近20亿美元;运河税入11亿美元;旅游业明显好转,匡算年收入20亿美元;侨汇与往年持平。另外,军火出口净赚5亿美元。有这些收入垫底,财政收支虽仍不平衡,债务略增,还算得上是个好年景。
从表面看,开罗市容也日渐繁华。大开罗市人口已达1200万,市政建设还在不断发展。尼罗河畔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两层甚至三层高架公路在楼群中穿过,银行商业大厦日见增多。开罗原本以鞋店多驰名,而今鞋店经过装饰显得更有特色。新近还出现一大批时装店,门脸宽阔,橱窗高大,老远就能看见聚光灯下争妍斗艳的模特在表演。这是埃及从1974年开始推行“开放政策”,吸引外国资本,鼓励私营经济的结果。据报道,埃及私人资本逐年发展,目前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近50%的比例。这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中国营经济包揽一切相比,显得更有生气,而且孕藏着不小的潜力。
诚然,一个泱泱非洲大国,70%的食品依靠进口,而人口又在以3.01%的惊人速度递增,谁当这个家都有难言的苦衷。一块约100克重的白面大饼依旧和四年前一样,售价2个皮阿斯特(约合人民币5分钱)。埃及政府每年以预算的大约90%支付各种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补贴。是甩掉补贴包袱,冒社会动荡风险求改革发展,还是维持现状稳住局面,从而被死死捆住手脚?这是迄今一直困扰着埃及政府的棘手的问题。斋月期间,记者闲逛市场,只见在国营食品供应店前争购低价糖、油、鸡的队伍总是不断,低价肥皂、牛羊肉经常脱销。政府采取措施,尽量让低收入民众享受这些补贴,有时还不得不动用武力维持秩序,逮捕从中倒手的黑市奸商。
记者还觉察,埃及社会生活的宗教色彩变得浓重起来。街上妇女虽仍不乏欧式装束,而伊斯兰包头样式的传统衣着更为多见。幼童背诵古兰经的比赛获奖者受到空前奖掖。反对党报纸还时有原教旨主义者武力占领清真寺,与政府保安部队发生交火的报道。穆巴拉克总统告诫全国,宗教极端分子和它们煽动的恐怖行动威胁着整个社会。现实也是如此。否则,人们怎么可以理解就连在堂堂最高学府开罗大学,男女大学生要举办一次文娱晚会都会受到恐吓以至无法进行?
开斋节过后,松弛、停滞了整整一个月的社会脉搏将恢复正常跳动。
现在,埃及恰似沙漠中的一只骆驼,虽然步伐不快,但它毕竟还是在沙海中顽强地走向绿洲。
(本报开罗5月1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