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我的得意和羞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0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心里话

我的得意和羞愧
编者按:公共场所发生歹徒行凶事件,往往都有袖手旁观者。一些批评旁观者的文章,也不时见诸报端。论者义愤填膺,读者深有同感。这个问题的是非,很容易分辨。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复杂的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从刘桂常同志真实而又生动的自述中,不但可以看出围观者的心态,更可以看出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和加强公安部门的工作多么重要!
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一般是心狠手毒,不计后果。仓促之间,要求手无寸铁的旁观者挺身而出,与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它要唤起人的良知、觉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风尚发扬光大。群众一个个站了出来,坏人也就难以兴风作浪。
当然,制止歹徒行凶的事,光靠群众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公安机关加强值勤,处理问题时态度坚决,执法严格,坏人就害怕了,群众与之斗争时心里也就踏实了。
3月10日上午9点多钟,我乘坐由加格达奇开往哈尔滨的374次列车就要接近终点站了。车厢里拥挤不堪,人们冒着热汗忍耐着这最后几分钟。这时,我所乘坐的加挂车厢91、92、93号位之间的过道上突发一场暴烈的扭打。瞬间全车厢的人“呼”地全部站起围观。我坐的91号临窗,众多高大的男人们的围墙遮挡了我的视线。我透过人群间的一条窄缝看到这场撕打:两个男人扭打着,尽管拥挤,人们还是尽量让出足够两人用武的场地来。其中一个男人满脸鲜血,已无招架之力,被对方按倒在地。只听他喃喃道:“偷钱还打人……”无疑,这场武斗是由一起行窃案引起的。我站在座位上,环顾四周,希望能见到一个乘警或列车员。可能是因为车厢内太拥挤的缘故吧,根本就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凶手继续逞霸道,被窃者仍在受着毒打。此时的人们,以各种姿态却完全一致的专注神情,屏着呼吸观看着,没有一个人出来劝解,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像观看一部武打片。
事态很严重。或出于义愤,或出于职业道德,一个女高音打破了沉闷:“快把小偷送警察!送警察!”那就是我,一个女记者——希求唤起人们的正义感,互相协助擒获窃贼,尽快中止恶性事件的发展而发出的嘶喊。是的,应该承认,人们受到了震动:所有的人都将目光齐唰唰地转向了我,有惊异,有恐惧,有埋怨……却仍没有一个人说话,没一个人行动。奇迹也会在你失望的时候发生:那个“战犹酣”的窃贼闻听“送警察”却象遭到电击一般,即刻松开打人的双手,捡起落在地板上的帽子,头也不回,拨开人群向另一节车厢逃去。我原想,那被窃者一定会起身尾随追赶窃贼,没想到,他缓缓爬起来之后,由同伴搀扶着,带着满身血污踉跄地却向与窃贼逃走的相反方向的车厢退去了。也好,“战争”总算结束了,车厢内又恢复了正常状态,人们又放心地高谈阔论了。邻座的人们夸我这个妇女大胆、勇敢。我很得意,我的呐喊毕竟解救了可怜的被窃者。
大约10分钟后,那个窃贼带着四五个凶悍的男人一路横冲直撞复转回来,口中大叫:“那个贱娘儿们在哪?”“警察是你爹呀?”“给我搜!劈了她……”各种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象山洪一样冲荡着整个车厢。他们开始分两头搜索喊“送警察”的人了。我的手凉了,心在颤栗,我预感到对于生命的威胁就在眼前。此时,我渴望乘警的出现,可哪里有他们的影子?我希望得到邻座人的帮助,至少用身体遮挡着点,不致于让恶贼看清我的面孔。可就这么几个人竟把全车的人给镇住了,所有的人大气不敢出。更令人遗憾的是,那几个夸我勇敢的人眼睛盯着我说:“是你说的吧,快出去吧!”上帝!有人要出卖我!他们闪身往后,尽量将我暴露出去。我只有自救,迅速换上红色外套、戴上帽子和口罩,做出准备下车的样子,一旦……以死相拚!终于到了哈尔滨站,我忐忑不安地躲过恶贼的搜查视线,疾速下车出站,匆忙跳上一辆出租车。
我保住了生命。在庆幸的同时,时常为自己的怯弱而羞愧不安,为我同胞的觉悟、为人们的异常心态不安。在改革大潮高涨的今天,丑恶的事物竟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得逞,正气不敢抬头,这种畸形社会现象和当今发展商品经济的崭新形势多么不协调!没有全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建设搞不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也搞不成。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树立势在必行!
能源部煤田地质报记者 刘桂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