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亚洲“四小”纺织服装业的转移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0
第7版(国际)
专栏:

亚洲“四小”纺织服装业的转移趋势
蒋千红
亚洲“四小”的经济是以出口导向型为其特征的,纺织服装业是其重要支柱。1962年至1986年,南朝鲜出口累积额为2440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额达672亿美元,占28%。1987年,香港、台湾、南朝鲜和新加坡占据了美国纺织品市场的50%左右。然而,近一两年来,“四小”的纺织服装业,同其他制造业一样,都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种种压力。今年2月,里根政府以美国对“四小”的外贸逆差已占其逆差总额的1/5以上为由,决定从1989年1月2日起取消对它们的“普遍优惠制”。尽管享受优惠的产品在“四小”全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这无疑是一种警告。与此同时,“四小”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也受到货币对美元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直接影响,使“四小”在国际市场的激烈拚搏中面临新的竞争。
由于上述因素,迫使“四小”加速经济调整步伐。向拥有低廉和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四小”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之一,纺织服装业则首当其冲。
目前“四小”纺织服装业向外转移,既有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垂直方向,也有向发达国家转移的水平方向,而以垂直方向为主。在进行垂直转移中,香港走在最前面。据估计,通过合资经营、补偿贸易、订立许可证协议或转包契约等办法,香港服装业有相当部分转移到内地,我国广东省现在有30万工人在为香港公司加工服装。当然,转移并不局限于“四小”的周边国家和亚洲地区。南朝鲜经济技术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截至1987年4月,已有38家公司在国外建厂,绝大部分是服装业。其中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21家,其余分布在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和南亚次大陆。水平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避开限额,在发达国家占领市场。南朝鲜一家制造运动衫的厂商刚刚用6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一家分厂。近年来,香港也开始在欧洲共同体国家和美国建厂。
对于“四小”的纺织服装业来说,原有的成本低廉的优势渐渐在丧失,新的优势尚未完全建立。为此,在对外转移的同时,“四小”都在抓紧发展本国(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加快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使其朝着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将逐渐由发展数量的时代进入提高质量的时代。“四小”的服装业也正在急起改造以适应这种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