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上山连片开发商品源源下市 粤北山地走上企业化经营轨道 竹青林秀果多鱼肥家畜兴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1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山连片开发商品源源下市
粤北山地走上企业化经营轨道
竹青林秀果多鱼肥家畜兴旺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黄扬略报道:粤北的韶关、清远山区农民,开始把零星耕作、单一经营转变为连片开发、立体生产,为不发达山区农村实行山地规模经营闯出一条新路。
在韶关山区的曲江县长坝开发片,记者看见数十座小山头一万多亩整片开发,分层次种上了竹木和柠檬、柚子、柑、橙、桃、李;山脚下上千亩水面清波荡漾,放养了广东人爱吃的“四大家鱼”和引进的优质杂鱼;山坳一排排禽畜栏舍,饲养了许多樱桃谷鸭、石岐杂鸡、澳大利亚肉牛和良种猪。这个由县商业单位投资开发、90多户农民承包经营的综合开发基地,去年部分项目投产,产值已达142万元,利润30万元,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上千万元。近两年,曲江县兴建的这类万亩以上连片开发基地就有8个。
粤北山区干部介绍,这里1982年前后落实了自留山和责任山,农民有了耕山自主权。但缺乏资金、技术,“两山”零星插花,生产管理不便,大部分农户无力或者不愿从事投资大、周期长的山地开发。“两山”到户几年,只有少数农户在近村的自留山种些竹、?、果、豆,进行零星开发。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难以进入商品市场。
近两年,粤北山区各市县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组织国营企业与村镇、村镇与农户、企业与农户,以及村镇之间、农户之间的联合,大家“有钱出钱,无钱出力”,集中资金和精壮劳力,在山权不变的前提下,以土地入股、土地合拢、土地位置调整、土地使用权转让等形式,把零星分散的插花山地连片集中;然后统一规划,科学利用,进行用材林、经济林、水果、旱地作物、禽畜、水产等多层次的综合开发。这样开发出来的连片生产基地,一般由主要投资单位统一管理,农户投标承包,利润按比例分成。去冬今春,粤北各山区县从社会上共“挖”出4000多万元,投入了山地开发;承包农户在这种立体式开发生产基地里,一年到头忙了山上,又忙山下;技术人员也从面对千家万户,转为面对开发基地,集中指导。
粤北山区这种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的新组合,把农村家庭经营这一独立经济细胞,引上了农业企业化的生产轨道。目前,粤北山区万亩以上连片综合开发的商品基地有13个,最大的一个连片4万多亩;几百亩、上千亩的开发片有1000多个。它们基本上都是当年开发、当年受益,三五年便能形成大批量商品生产能力。它们跟广东各地山区星罗棋布的家庭“小山庄”互相补充、互相辉映,展现了大规模综合开发山区商品经济的美好前景。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