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买房人的心态——天津市房产交易市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买房人的心态
——天津市房产交易市场见闻
本报记者 赖仁琼
把住房作为商品出售,是住房制度改革中的新鲜事儿。5月上旬,在天津房产交易市场,记者跟踪采访了几位买房人,所见所闻记述如下:
设在天津和平区郑州道的“房市”热闹非凡,高大的彩绘牌楼上挂着一条醒目的横幅: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商品化,鼓励个人买房。”街道两旁彩旗飘扬,一个个红、黄、蓝三色相间的彩条棚紧紧相连,好像北京东单夜市的小吃摊。棚内搭两三张办公桌,工作人员热情、耐心。一张张示意图,一个个模型,一幅幅住宅彩照为买房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这次“房市”有30多个单位售房,而向个人出售商品房的,只有天津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公司所属的房产经营公司一家。近万平方米、170多套住房一天售完。许多群众闻讯后连夜赶来排队,有的带着棉被,有的穿着大衣,有的一家几口昼夜轮班。从4月23日售房消息登报到5月5日售房,不少人排了整整11个昼夜!看来,继彩电、冰箱之后,住房成了最紧俏的商品。
是哪些人买了这批商品房呢?一位姓何的经理翻着一摞购房登记表告诉我:有工人、干部、中学教师、大学教授、台湾同胞,当然,最多的还是个体户。但仅从登记表上不能完全看出真实身份,特别是个体户,他们认为自己社会地位低,买房时往往填写亲属的工作单位。我顺手抄下几个地址,准备去购房者家中采访,正巧碰上一位教授来办手续。这位坦诚但不愿公开披露姓名的教授说:“我家5口人两间房,18岁的男孩、14岁的女孩和奶奶挤在一间屋子里。学校虽有希望扩大住房,但还有许多家庭现在依然住在地震棚里,何年能轮到我呢?前几年,母亲卖掉了老家的几间房子攒下些钱,加上我获得一项专利的一笔钱,所以这次买了一套二间的单元房。”我祝贺他买到了满意的住房,他感慨地说:“以后我晚上看书、写东西不用再打游击了。”想起教授说的住在临建棚但一时还无力购买商品房的知识分子,我随口问道:“学校的老师都为你高兴吧?”不想教授却说:“我买房对单位还保密。”“为什么?”我大惑不解地问。教授说:“虽然明知以后分房无望,但总还存在那么一线希望。当然,这个秘密终究是保不住的。”我细细品味着教授的话,觉得人们对住房制度改革虽有了一定的承受力,但对旧的低租金分配住房制度仍有眷恋之情。
握别了教授,在房管站同志的陪同下,我们来到新住宅区,敲开了3楼一家房门,夫妇二人满身白灰。原来,他们正忙着刷浆。这是一套3间的单元,见我们来了,男主人说:“我们排了11天队!”女主人告诉我:“因为奶奶和我们一起住,所以买了3间的单元。”当我问及他们的姓名及房款来源时,女主人用警惕的目光审视我:“你干嘛?”我赶紧收起笔和本子向她解释:“你放心,我不会透露你们的真名实姓”。女主人这才抱歉地冲我笑笑。他俩都在附近的工厂上班,因婚后长期无房而挤在爷爷奶奶家。女主人说:“我搞过一段居民身份证,发现有的人家户主竟是个6岁的小孩。有权人不仅自己住的宽敞,连儿子、孙子的房子都预备好了,我们这些无房无权的人只好买房。”提起旧的分房制度的种种弊端,在场的人都忿忿不平。当我和女主人在心态上距离接近之后,她才告诉我:“钱是我们兄弟姐妹凑齐的”。
房管站的同志又敲4楼的几家房门却无人开门,他说:“屋里明明有人,我刚给他们说好的。”我笑道:“或许人家不愿接受采访,不能勉强,去别的楼看看吧!”刚下楼,碰上一对来收拾新房的夫妇,一问,他正是我要找的那位房管局的工人。夫妇二人热情相邀:“走吧,上楼去说。”
上得楼来,那位工人放下打扫用具,从兜里摸出个灯泡,安在这个灯头上试试,又安在那个灯头上试试。房管站的同志说:“有嘛毛病尽管找,我们就在一楼值班。”我问这位男主人:“你们房管局的人还分不到住房吗?”他答:“跟别的单位一样紧张。我住了间小破、房,还有没房的呢!听说以后单位不分房了才跟爱人一合计,买!”我说:“这下房子是自己的了,你们可以好好布置啰!贴上壁纸,铺上地毯。”女主人接过话茬:“买完房就没什么钱了,我们只想简单收拾一下就搬过来。”男主人一边忙活一边说:“买了房也是愁,一年下来,各种费用得1000多元,每月平均就得100多元,租房有那么贵吗?所以话又说回来,还是分房合适啊!”没想到这位朴实的建筑工人还满精明。他的话是不是也道出了相当一部分商品房买主的心情呢?
在1楼房管站临时办公室,一位房主来领钥匙。我问他对买的房子是否满意?他说:“不太满意。”交谈中得知,他是位停薪留职的工人,经营旅游工艺品。夫妇俩和宝贝儿子在市中心有间旧房,这次买房排队去晚了,本想买套两间的,却只剩三间一套的了。他说:“3口人要3间干什么?”他最关心能否在新宅安电话。他对房管站的同志说:“我到处找,怎么没看见电话线呢?”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打开了话匣子:“工厂生产不景气,发60%的工资让工人回家。我想寻找自己的价值,便停薪留职去干个体。几年来,赚了点钱。这次买完房还剩1000多块,但旅游旺季到了,钱我还可以去挣。”
当这位个体户骑上摩托车脚踩油门之际,不料他忽然下车跑到我们车前:“记者同志,我还有几句话,现在个体户钱是多了,但不少人胡吃海花,有的甚至去赌博,政府应该提倡个体户投资,把钱用于发展再生产,于国于民都有利!”
当我们驱车去采访一位台胞时,不巧老先生出门会朋友去了。房地产公司的同志说,这位老先生与老伴分离41年,双方都未再婚嫁,去年他首批探亲回来,这次买了套两间的单元。楼层好,朝向好,所以价格最高:3.8万多元。这位饱经离别之苦的古稀老人一个劲儿地感谢政府,感谢房地产公司。原来,老先生是这次唯一没排队的买主,当售房工作人员向排队购房的群众介绍了老人的情况,大家都说应该特殊优先照顾他。天津去年公开出售过一次商品房,那次每平方米售价330元,买主多为个体户。这次每平方米售价550元,据了解,造价加征地、税款等,每平方米750元,市政府以每平方米优惠200元的免税价出售了这批商品房,买者为各阶层人士。看来,越来越多的人旧的住房观念开始转变,不少买主告诉我:租房不如买房,晚买不如早买。
与去年相比,天津的商品房市场出现了三个新的特点:一是不问价钱,二是要好楼层,三是要好朝向。据该公司干部介绍,去年第一个售出的是最便宜的一套,今年第一个售出的是最贵的一套。有趣的是,买房人几乎都对单位领导和同事保密;都不愿透露真名实姓;都不愿告之房款的来源。公司何经理分析说,他们中有的怕露富,有的还想在单位分房,还有的有种种难言之隐。但不管是喜、是忧、是虑、是愁,在住房制度改革中,这种种心态都是可以理解和体谅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