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幼芽自需依势长 评述当前企业兼并中的两种偏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幼芽自需依势长
评述当前企业兼并中的两种偏向
本报记者 江绍高
最近一段时间,企业兼并的新闻不断:
武汉,几十家企业被兼并,跨地区、跨部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保定,13户优势企业“吃掉”14户劣势企业,去年预算内工业企业经营性亏损全部消灭;
北京,齿轮总厂购买朝阳区金属工艺制品厂,雪花电器公司购买日历印刷厂,丽源化妆公司购买表壳一厂,提高了优势企业的生产能力;
重庆,只有180多人的重庆标准设备维修厂,兼并了微利企业重庆机床维修厂;而广州,白云制药厂早已悄悄扩大自己的经营地盘,以购买、合资等形式,改建、吞并、建起了十多个分厂和分公司……
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优势企业求发展,劣势企业求出路,是在引进竞争机制后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兼并,已经作为深化企业改革,搞活企业,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有效形式,显出了生机。然而,对于企业兼并,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排斥之,二是把兼并当标签,搞形式主义。
4月,河北省在保定市召开企业兼并现场会,全国18个省市的同志闻讯而至,带来了这样的信息:目前引进兼并机制,最大的障碍是个观念问题。广东的同志讲了个故事:广州市有个企业,地处繁华街道,但经营得很差,发不出工资,企业的领导找好了主,希望兼并,以图出路。但主管局不同意,局长说:我在这里干了20年,现在我管的企业被人家兼并了,脸往哪里放!
类似这样的旧观念还有。一些地区或部门的领导,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旦被别的企业兼并,尤其是被外地区、外部门的企业兼并,心里就感到不是滋味,有的甚至暗中作梗。看来,要使兼并机制健康运行,需要破除狭隘的地区观念、部门观念、个人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的观念。
企业在被兼并的时候,职工的心情也是复杂的。重庆市有个织布厂,场地宽阔,条件并不错,但管理混乱,厂领导班子换了5届,没能扭转亏损局面。市麻纱厂实力较强,要扩大生产,看中了这家织布厂。两好合一好。宣布兼并那天,职工有的放鞭炮,有的挂白旗;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垂头丧气。这说明,即使兼并者与被兼并者双方都有利益,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职工的思想工作要跟上去。
兼并是产权转让的好形式,但并不是说它是唯一形式。兼并,很主要的特征是企业法人的消失或改变。有的人解释得比较通俗:吞在肚子里。现在看来,符合这种情况的,还并不普遍。有的地方,一说企业兼并,便普遍开花,把那些主要是用行政手段合并的、或承包性质的,也都贴上兼并的标签。有个市的色织厂因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无销路,连续4年亏损200多万元,超过了固定资产净值。去年5月,市毛纺厂派出4人承包了这个厂,确定经营方向,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现转机。这一作法也被人称为“兼并”。企业承包企业,是承包制又一具有深刻意义的新发展,有利于用经济的办法打破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把优势企业的管理经验注入劣势企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没有必要贴上兼并的标签。
企业兼并与其它搞活企业的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企业产权有尝转让,把生产资料的存量部分,推向商品交换的范畴,刺激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武汉市走得早一些,已经出现了产权转让市场,有的地方建立了产权转让事务所,承担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做好服务的工作。随着产权转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企业产权转让的内容逐步分解,势必推动房地产市场,设备租赁、转让市场,以及劳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生产要素流动的新形式,促进整个市场机制的全面发育。河北保定市的企业兼并,以消灭预算内企业经营性亏损为标志,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他们将把着眼点放在进一步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围绕形成支柱产业,发展企业集团优势,使企业兼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同股份制、承包制、横向经济联合等形式结合起来运用,以淘汰和改造一批小而全企业,发展更大规模的社会化专业协作,使资金、实物资产向经营效率高的企业、行业和地区集中。保定市的领导同志认为,目前企业兼并的发展,还缺乏标准化的程序,各方面的配套改革也有待跟上去。
企业兼并的出现,恰似改革土壤中萌发的嫩芽。现在,对它揪叶掐芽或者拔苗助长都是不可取的,还是让其自然而然地健康成长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