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中青年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谈食品问题 决策者应扭转“城市偏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2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青年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谈食品问题
决策者应扭转“城市偏向”
本报讯 我国一些中青年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在本月中旬召开的1988年全国中青年农村经济研讨会上,就当前是否存在着食品消费超前、我国食品短缺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问题、如何改革食品流通体制等问题,各陈己见,一致的看法是:解决中国食品问题,必须靠对现在的食品生产、流通及有关体制进行深刻改革。
目前,我国食品供求关系紧张,与部分城市居民的超前消费以及愈益铺张的“集团消费”有关,主要的原因还是供给短缺。与会者认为,解决食品供求矛盾,应该在增加供给上多下功夫。供给短缺的重要原因是农业投资不足,这需要从两方面深化改革。一、进一步完善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同土地的关系,保证农民有种田积极性、收入稳定增加,使他们愿意增加对土地的投资;二是决策者应下决心改变目前存在的“城市偏向”,真正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
食品流通也是与会的理论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一些流通部门遇到矛盾总是牺牲生产者利益,结果影响了供给的正常、稳定增长。
目前食品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对深化城市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投入不足,有赖于企业进一步搞活,增加国家的财力;消费结构单一,有赖于住房等改革的深化。与会者认为,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在当前情势下,越来越成为一个互相影响、制约的整体。
(蒋亚平 姜渭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