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女警官与特殊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法制园地

女警官与特殊工厂
新华社记者 胡孝汉 孟宪民
派出所办工厂,这在中国大概是个创举。在这项创举中冲破重重困难的是一个年仅34岁的女派出所所长。
今年1月,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局体育场派出所所长于若梅同15名刑释、解教人员一起,挂起了“新新修配厂”的厂牌。用于若梅的话来说,这家工厂有两项特殊的职能:一是修配更新各种车辆,二是帮教刑释、解教人员,把那些走出监狱和劳教所后无所依靠的人集中在一起,一边搞修配,一边找就业单位,然后再离开这所特殊的工厂。
于若梅是辽宁省公安战线一名优秀党员。自1984年她到体育场派出所工作以来,先后帮教3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
1986年,小于所管辖的户口区又有3名刑释人员因生活无着落、就业无门路而重新犯罪了。她一连好几天四处奔波。多次的碰壁,使于若梅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办一家专门解决刑释、解教人员临时就业的特殊工厂,得到了全所干警的支持,也得到了当地50多个部门、企业的资助。
于若梅带领全所干警加班捡石头、运砂子,有时工作到凌晨两点。她顾不上照料生病的母亲和在幼儿园的孩子,顾不上自己的家庭,白天还要正常执行任务。她累倒了,躺在医院病床上,一边输液,一边与干警商议厂房工程和生产经营项目。为了兴办这家小工厂,全所干警及当地居民、学生和刑释、解教人员都来义务劳动。1月18日,当15名刑释、解教人员结束了流浪生活,成为小工厂的工人,并从这里每月领取60—100元工资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曾判刑2年的牛保国靠汽车修配专长,当上了副厂长。“二进宫”的李玉忠检举了25起盗窃案,成了工厂劳动积极分子。目前,已有两人离开这个特殊的工厂,找到了固定的职业。他们感激地对于若梅说:是“新新”使他们渡过了大墙与工厂之间的“隔水河”。
于若梅并没有满足。她又在创办新新冶炼厂、新新五金交电商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