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现代经济交流乃文化交流 访意大利信贷银行驻京首席代表戴伟基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2
第7版(国际)
专栏:

现代经济交流乃文化交流
访意大利信贷银行驻京首席代表戴伟基先生
本报记者 廖先旺
在近几年的国际经济界,流传着“意大利人的成功”这一说法。意大利一跃跻身于西方世界五大经济强国,举世瞩目。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经理艾柯卡的成功令人为之倾倒,而德贝内德蒂一举威振西欧经济界,影响至今。即使在中国,意大利仅次于联邦德国成为中国在西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专家学者们对意大利人的成功有种种解释:政治上的稳定、经济政策对头、国际形势有利、经营管理有方等等,然而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记者带着这个大问号,采访了意大利信贷银行驻北京首席代表戴伟基先生。这家在意大利拥有最多分支机构的银行已有118年历史,而该行驻京首席代表却很年轻,只有38岁,他是首席代表,也是北京代表处的创始人。
我的问题很泛,戴伟基并未直接回答,他眨了眨眼睛说:“我曾在阿根廷作银行代表。当时一句西班牙语也不懂,后来我学会了西班牙语。我又感到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都是一个经理人员应该学习的内容,不然我不能成功。我来中国后很喜欢中国,我不光是要了解你们的经济需要,更重要的是了解你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虽能讲五种语言,但我仍要学习中文。因为实践告诉我,经济交流乃文化交流。如果仅盯住眼前的利益,将来就无法发展合作。”他顺手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中国画说,这是他了解中国文化的教材。
国际工商管理界近几年在东西方经济交流增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兴起一个最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即视经济交流乃文化交流,以文化交流促经济交流。如,一家法国酒厂设计的广告是用沾满尘土的瓶子装着陈年佳酿,而这在日本人看来却是不讲卫生。这是两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因此,许多国家成立了所谓“跨文化的交流咨询协会”,专以向工商企业界提供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但是,正如美国《国际商业与管理》杂志评论所讲,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没有多少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观察了解不同的作风和哲学并适应他们,乃是意大利文化的组成部分。”我采访的戴伟基先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这样一种做法。他告诉我:“一般意大利人觉得意大利是一个比较好的国家,但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因此在其他国家面前,他们带着现实主义的灵活性。总愿意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是意大利人的成功之道。”我同意他的话,但又觉得,意大利人在学习别人的时候,也在发扬自己的文化,不然,美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意大利馅饼店呢?
戴伟基转了话题:
“你们提出沿海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好主意。中国如果保持政治上稳定、加上人口控制,再按目前的开放政策搞下去,就会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最近所说的那样,在下个世纪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我打断他的话:“我们恐怕不那么乐观,但将来总会比现在好得多。”他站起来摊开一张布满钢笔记号的中国地图说:“当然,这是一种观点。问题也会有,比如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距可能会加大。可是,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地区发展差别呢?意大利最突出,英、法有类似问题,美国也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采取这个战略,说到底,是一个政治抉择。即你愿选择哪种发展模式的问题。发展快,差距可能大;差距小,可都得用很慢的速度。”他说他刚来乍到,不好说哪种方式对中国最佳,“但在沿海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意大利信贷银行愿为中国人民做一些事情。可为你们和意大利的进出口贸易及技术合作提供信贷。”接着,他陷入了回忆和憧憬:“记得意大利30年前的水平可能还不如你们现在。我觉得意大利人和中国人很相似,他们都重视家庭,富有幻想和创造力,勤劳、灵活、讲求实际。意大利人民能做到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做到。对此,我坚信无疑。”他的话令人很受鼓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