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一项新设想 结合满负荷工作法探索五天工作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3
第2版(经济)
专栏:

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一项新设想
结合满负荷工作法探索五天工作制
本报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研究人员王晓龙、中国科学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武欣最近提出一项设想:结合满负荷工作法探索企业五天工作制。
他们认为,满负荷工作法的重要支撑点是职工工作满负荷、生活负担减负荷。否则,职工忙了企业,又忙家务,会增加人体本身的不平衡状况。我国经济的现状是,服务手段落后,构不成生活服务社会化。目前实行满负荷工作法的企业往往使人们在加大工作负荷的同时,无法减轻生活方面的负荷:既给人的生理、心理增加负担,又减少或完全取消了职工学习、休息的时间。这样反过来又影响职工智能的提高,在规定时间内也就很难达到满负荷工作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这样下去,势必导致人们对满负荷工作法的逆反心理。如果在推行满负荷工作法的同时,引进“五天工作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可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与生活双双“满负荷”的矛盾。
实行五天工作制,缩短劳动工时,提高在岗时间的劳动实效,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我国具有缩短劳动工时、推行五天工作制的现实条件和机会,目前关键是寻找突破口。如果能在推行满负荷工作法的同时,在企业中积极试行五天工作制,这条新路也许走得通。其根据是:
(1)满负荷工作法指导思想核心之一是在单位劳动时间内工作满负荷运行,这一基本要素恰恰与实行五天工作制必须使企业经济指标递增的要求相一致。二者的结合,既保证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缓和国家能源、电力、交通紧张的矛盾,也给已经满负荷工作的职工增加了闲暇时间。
(2)满负荷工作法与五天工作制的联合运行,对大规模推进满负荷工作法有极大的促进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潜力,调动大多数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社会规模效益。
(3)在满负荷工作法的整个指标中,对人的素质、智能的提高,给予了较高的要求。而实行五天工作制,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4)实行五天工作制,闲暇增多,也就会刺激起对服务经济的新需求,从而要求第三产业加速度变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内容。服务经济向社会化拓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现代化经济转变。
满负荷工作法与五天工作制联合运行,尤其对一些供电十分紧张或交通严重失控的地区,更为有利。以北京为例,休息日与上班日的城市交通客运量相差近四倍。若普遍推行满负荷工作法与五天工作制,则在一周内起码可以有一天缓解高度紧张的城市交通。若在制定具体方案时设计科学、系统的规划,把五天工作制中的两天休息日安排合理,那么缓解度又将增大一倍以上。这种无须任何其他投资即可缓解矛盾的作法,不失为一种宏观上的现实选择。
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还存在相当悬殊差别的条件下,为保证满负荷工作法与五天工作制都能不失真地向前推进,首先是要求企业满负荷运行,继而才考虑试行五天工作制,以防止既没有提高工作实效,工作松松垮垮,负荷也不满,又得到了五天工作制带来的利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