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天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 河西区大文化网络哺育下一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天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 河西区大文化网络哺育下一代
本报天津电 记者肖荻报道:“宁可让出政府大楼,也要让孩子们有地方念书。”这是天津市河西区区长刘峰岩在谈到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当众宣布的决心之一。
今年1月底这个区奖励“十佳”教师每人一间住房的创举,在本报以花边新闻报道后,引起全国瞩目。最近,这位区长是在布置继续评选、并继续以住房重奖“十佳”教师时,说上边那番话的。
建设并发挥区“大文化”网络的综合优势,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是这个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又一重点。从1983年以来,他们以区少年宫及文化馆为龙头,形成以18个街道文化站、321个居委会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群众文化活动网,经常举办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音乐、舞蹈、摄影、书法、台球等数10项文化辅导、艺术培训、演出娱乐活动。去年这些文化网组织了歌咏比赛等5大系列活动,吸引了480万人次参加,在活跃生活、转变风气方面效果显著。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来津视察,赞扬这个区的“大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知识具有很大作用。
这个区在关心青少年成长上特别注意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为了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法》,防止学生流失,杜绝“二部制”,他们采取新建、扩建、改建以及在人口稠密区搭盖临时教室的办法,让每个学龄儿童念书。他们还专门建立了一所启智学校,使100多家为之愁苦不堪的弱智儿有了上进、谋生之路。
文教经费紧张,这个区哪里弄这么多钱,为青少年及其导师办这么多事?记者从这个区领导那里获悉:
——国拨普教经费2000万元。今年压缩行政经费,有人提出要少给教育一点,立即引起激烈争论。区领导班子最后拍板不仅一点不减还要增加一些,使之占全区财政52%。
——区里开发房地产及社会支教共数百万元,人们用这些钱开办校园经济,生财有道。
——把钱用在刀刃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