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关于书法之道的妙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3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关于书法之道的妙喻
陈封雄
先叔陈寅恪于一九六九年“文革”狂潮中逝世,其骨灰瓮一直暂厝广州。我们后辈去年曾拟将他的骨灰归葬杭州郊外祖茔,并立碑纪念。碑文为“陈寅恪先生之墓”七字。为此,我曾请友人托周振甫同志转恳钱钟书先生撰写碑文,因钟书先生为当代史家且亦系昔年水木清华园中学人,自度当可蒙慨允。为恐钱先生撰大字不便,我特说明撰小字亦可,嗣后再由我设法利用复印机放大。
数月后,周振甫同志转告钱先生已复信婉辞,并录信中所述有关书道见解,博识妙喻,令人叹赏。因不忍任此珠玑湮没,特转录如下,并以事先未征得钱先生首肯而擅作主张深感歉意。
“弟不工书,寻常献丑,不过尺牍、笔扎,所谓帖体,而非碑体。重诸金石,字必端正。阮文达南帖北碑之论,盖系未睹南朝碑版结体方正与北碑不异。郭沫若见南碑,遂谓世传右军兰亭序非晋宋书体,必后世伪托。其隅见而乖圆览,与文达各堕一边。以董玄宰书之秀媚而大字辄作颜平原体,即此意耳。况小字放大,终如小婢学大夫人,纤足放成大脚,贻笑识者,玷辱贞珉。至弟忝窃虚名,抚躬自惭之不暇,而何敢厚颜奋笔为标榜之资乎?乞兄善为我向封雄先生代达下情,感刻感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