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号码·信息·观念——陕西军工企业采访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4
第2版(经济)
专栏:

号码·信息·观念
——陕西军工企业采访随笔
新华社记者 张若愚
近年来,建在陕西的一批实力雄厚的军工骨干企业绝大多数转产民品,下放到了地方,开始为陕西经济的全面起飞发挥作用。可是初来乍到者要与这部分企业联系上,却往往要费很大周折。原因是这些企业的电话大多保密,在通常用的电话号码簿上查不到,工厂地址也用××号信箱代替,令人难以弄个明白。在西安就有黄河无线电厂等一批军工企业,厂内总机早就并入市区电话网,可电话号码仍然对外“保密”。至于藏身于陕南汉中、商洛山中的军工企业,找起来就更加不易。
记者曾与一些军工企业的厂长谈起电话号码与信箱代号这个问题,厂长们普遍的回答是无须保密。这些企业大都是国外帮助建的,外国人对这些企业的情况都很熟悉,对他们无密可保。另外,这类工厂的产品现在大多数都是民品,只有少许军品生产任务。有些企业还常年有外国客人前来参观、洽谈、订货。因此,这种保密实际上成为可笑的“对内保密”。
退一步讲,就是这些企业有密可保,也无须对电话号码、厂名保密。
经济界、理论界人士认为,陕西工业经济未来的发展速度能否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总值1/4的军工企业。军工企业要想再上新台阶,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设备、产品、资金,而是要真正树立商品经济的观念,进一步从历史与传统的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到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