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成果变商品 商品能应用 应用出效益 青岛橡塑公司再加工科技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成果变商品 商品能应用 应用出效益
青岛橡塑公司再加工科技成果
本报讯 记者艾笑报道:青岛橡塑填料公司巧做技术商品的“再加工”,两年中使24项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应用,500余家企业因而受益。至1987年底,接产企业已直接获利500万元,产品应用单位收益达1200万元;为国家创收4000万元、节电3.6亿度。
青岛橡塑填料公司是由50多家工厂、4家科研所和2所大学联合组建的科研生产联合体。1985年,这个公司推出一项极有生命力的专利成果——“聚烯烃充填剂”。它可按10%至50%的比例,充填进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中,节约大量原材料、电力,降低生产成本,而保证制品性能。最初,他们搞了一个投资只需8000元、配电13千瓦、7名生产人员、年产300吨、当年收益可达投资13倍的短平快成套设计,以3000元的出让费向乡镇企业转让,结果无人问津。原因是买主顾虑“原料磕头买、产品磕头卖”。后来,他们将这项技术进行了一次“再加工”:先进行深入的可行性调查,确认了原材料和销路的可行,再拨出资金用短时间培训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供销人员,疏通和落实好产、供、销渠道,做到乡镇企业只要有厂房和资金就可上马的程度。“再加工”以后,转让费提高到3.5万元,要求接产的厂家反倒源源找上门来,竟使公司应接不暇。他们算了一笔账:“再加工”的费用投资,仅为公司这两年中该项收入的1/45。
河南科学院化工研究所搞成了玻纤云母增强聚丙烯的配方,可以代替市场上既昂贵又短缺的进口优质工程塑料ABS。这个配方虽是成熟的成果,但没有配套的专用设备,代用设备需40万美元一台。因一般企业不敢想望,这项成果也就搁置起来。青岛橡塑填料公司就组织力量为其研制了投资仅为代用设备1/17的专用配套设备。社会效益不用说,仅这项成果的商品价值就提高了17倍多。
两年多里,这个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9个分公司遍布大陆,触角已伸至海外40个国家和地区,远至西欧。它的技术开发部主任杨波说:“我们的服务填补了研究单位和企业各自的欠缺。当前我国的国情需要这种服务,我们的公司也因此而获得生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