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儒术和竞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4
第8版(副刊)
专栏:

儒术和竞争
秦海
在中国,儒术或曰儒道何以有如此牢固的地位,能够称霸一千余年,对此,我没有研究,自然难以说清,但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肯定是有些关系。倘若当时让儒术与百家自由竞争,它未必能“独尊”。在一定程度上说,儒术是在封建专制的强权保护下,靠扼杀其他思想来达到和维持自己的一统天下的。
大约是受董仲舒的“罢黜”、“独尊”的启发吧,后来有一些东西,也是通过“罢黜百家”来实现自己的“独尊”地位的。例如“文革”中那几个“样板戏”,若要在百花园中自由竞争,它们能成为“样板”吗?只因“旗手”举起砍刀,一路砍过去,“样板戏”才得以一花独放。
人们常常看到,每当某事某物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它的一些拥护者,不是研究它败在何处,何以失败,从而加以改进,提高它的竞争力,而是抱怨竞争对手太强,呼吁外部力量来抑制和打杀对手,从而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近些年,我国进口了不少外国影视片。它们的播映使国产影视片受到冲击,改变本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局面,一些劣质、平庸之作受到观众无情的冷落。有识之士,应当面对这一严重挑战,设法提高国产影视片的质量,在竞争中站住脚并力图发展。事实上,一些优秀之作,不但不曾因为进口片而受冷落,而且打入了国际市场,走向世界。《老井》和《红高粱》就是例子。可一遇到问题,有人便又想采取简单化的办法,不是研究原因,而是呼吁进行行政干预,诸如限制外国影视片的进口等等。当然,进口影视片应当适量和有选择,这是必要的,但这绝不能成为保护低劣国产影视片的借口。连在自己家里和家门口都竞争不过人家,而且怯战,还敢到世界上去竞争吗?
再比如,近些年,图书市场变化很大。一些纯文艺作品滞销,一些自视高雅的作品亦问者寥寥。而一些武侠、怪异、凶杀、言情之类的东西却一时走俏。除了批评引导之外,目前还没有发明出一种办法可以强迫读者掏腰包买这个不买那个。于是一些作者惊叫起“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放任下去,中华民族就要亡了!”照例,他们不在研究现状、研究读者心理、提高自己作品受读者欢迎方面下功夫,却一方面指责读者水平低、趣味不高,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有关方面“罢黜”除他们自己以外的“百家”。当然,那些极少数诲淫诲盗、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坏书,应按法律加以处置,不在“竞争”之列。
董仲舒的办法既扼杀了百家的思想,又促成了儒术的僵化和腐朽。
今天是商品经济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竞争势在必行地也要进入精神产品市场。不会竞争便不会生存,更不会发展。我们不能回到老路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