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箫鼓声声入黄龙——记杭州黄龙洞古乐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4
第8版(副刊)
专栏:

箫鼓声声入黄龙
——记杭州黄龙洞古乐队
何如旦
今天,对去杭州西湖游览的客人来说,黄龙洞是非去不可的地方。且不说当年淳祐年间江西黄龙山慧开和尚开创之迹,也不说“新西湖十景”之一的“黄龙吐翠”,单就那翠竹深处的长乐亭内身穿古装的古乐队演奏的江南丝竹乐曲,就足以令人神往了。
丝——弦乐器,竹——竹制管乐器,江南丝竹作为我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早在唐朝前就已形成,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写道:“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杭州旅游的新项目——黄龙仿古园建立后,黄龙古乐队也就在这里显示了它神奇的力量。乐队荟萃了江浙十八位民族器乐的高手,每日有六十余首中外名曲轮流演奏,箫声低吟,二胡浅唱,唢呐欢歌,大、中阮合奏。
请听,那诗和画组成的美妙乐章——《春江花月夜》,夕阳收住了春江的最后一道晚霞,琵琶奏出了来自寺庙的钟鼓声,箫以悠扬的音色把全曲带入了夜的宁静和温馨,古筝弹奏出犹如流水的瑟音,这是江边漫步情侣的缠绵情话?还是江中渔翁低吟的渔歌?再让我们听一曲《黄龙吐翠》,乐章序曲以舒缓轻柔的旋律,将人们的思绪带到江南富饶的水乡竹林间,小鸟的欢歌,唤来了春的脚步,琵琶声声,似蛟龙挣脱严冬的束缚,向往明媚的春光。打击乐器以快速的节奏,表现蛟龙那不可压抑的力度和征服一切的勇气,陪伴黄龙吐出的叮咚泉水和远方的滚滚春雷,在春天萌发的绿意中,展示了蓬勃的生机。
古乐队在继承民族传统的音乐中还时有创新。中国的民乐虽历史悠久、音色优美,但却不及西洋乐队阵容宏大,音域宽广。古乐队汇集了各种乐器的长处,采用了支声复调的演奏方法,改掉了民乐单调的弱点。譬如反映昭君出塞的乐曲《昭君怨》,原先是广东音乐,乐队将它改为江南丝竹来演奏,在保持原曲风格的基础上,采用了高胡、二胡和大、中阮合奏的办法,奏出了低沉、悲凉的气氛。古乐队还用江南丝竹演奏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各种民歌,受到外国朋友的称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