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承包人潘文峰妥善处理厂内纠纷化险为夷 凝聚力来自协商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5
第2版(经济)
专栏:

承包人潘文峰妥善处理厂内纠纷化险为夷
凝聚力来自协商对话
本报讯 山东莱芜钢铁总厂第一铁厂有一大批家在农村、分居两地的“老牛郎”。自1986年以来,厂里先后将近百名“织女”的户口转到了驻地农村,在此期间,另外200多名“老牛郎”通过其它途径也把家属户口落到了莱芜农村,300多人同时伸手要房子,大大超过了厂里的承受力。承包人潘文峰通过推心置腹的对话会,取得了职工的谅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承包后的好形势。
在要房无房的压力下,厂里形势一度相当紧张。职工家属不仅住满了厂招待所,而且有几十户强行住进了值班室、仓库、单身集体宿舍甚至办公室。
为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厂里于年初下达了一份通知,限这些人4月1日前搬出,否则罚款处理。
通知一下达,矛盾激化了,职工们或写信上告,或结伙上访。部分厂领导认为这是恩将仇报,破坏安定团结,主张严肃处理。
第一铁厂承包人、厂长潘文峰并没有这样做。他认为,抢占住房肯定是错误的,但职工住房困难也确是事实。出现眼前这种情况主要是职工对厂里情况不了解的原因。于是,他决定与职工协商对话,让大伙有意见当面提,有怨气当面吐。
潘文峰和厂党委、工会的领导干部,先后与260多名职工开了三次对话会。厂领导把厂里近几年来的利润留成和留利分配、职工生活福利等方面投资,以及厂里目前资金短缺的情况,向职工和盘托出。
原来那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情绪逐渐变成了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的融洽气氛。职工们说:“从前光想自己有困难,没想到厂长也有这么大的难处,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事后,厂里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与职工联合集资建房,着手兴建两幢可容纳80户职工的宿舍楼;二是与一家工艺美术被服厂联营,安排近30名老单身职工的家属就业;三是通过其他途径在年内解决20户职工的住房,争取近几年内基本上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厂长关心爱护职工,职工信任支持厂长。大家表示:厂里有困难,咱也得承担。解决住房问题,最终还得靠发展生产来实现。今年头4个月,全厂生铁产量、产值、利润均比去年同时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贾建舟 王笃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