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精明能干的张琴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精明能干的张琴秋
康克清 帅孟奇 黄杰 赵烽 郭霁云
张琴秋同志不仅是大革命激流中的新女性、跃马持枪的女将军,还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部长。她在十年动乱中含冤离开人间,至今已有20年了。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张琴秋被任命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张琴秋同志一跨进纺织工业部的大门,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那时,纺织工业百废待兴,张琴秋为工厂生产的恢复、工人工资的改革、劳动保护的措施、纺织基地的建设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以后的十几年间,她经常到各地蹲点,抓技术革新,深入生产第一线,到工人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她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有改进,面貌就发生变化。在钱之光、张琴秋等同志主持下,我国纺织工业很快就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纺织工业部多次受到上级表扬。每当提起这些,纺织工业部的老领导、老同志,都会翘起拇指称赞张琴秋同志,说她不但是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女将,而且是经济建设时期踏实能干的部长。
张琴秋同志在工作和历次政治运动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坚持真理,抵制错误倾向。1958年,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纺织厂片面强调产量,盲目加快车速,结果使纺纱车间成了飞花车间,造成了产品质量大大下降,消耗成倍增长,各种事故不断出现,企业管理十分混乱。针对这些问题,纺织部于1958、1959两年间,先后在青岛和西安,由张琴秋同志主持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会议。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评价了工作中的问题,抵制了那种只讲拚命、不尊重科学、盲目冒进的做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这两次会议规定的方针,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对于引导群众运动在纺织系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反右倾浪潮已席卷全国,一些好心的同志很为张琴秋担心,会下悄悄劝她说:“张副部长,过得去就算了吧!这种事又不只我们一个部有,你没看见现在的形势,这样做别让人家反你右倾”。面对严峻的现实,张琴秋说:“我理解大家的好意,但我不能不讲,因为我们是党的干部,什么时候都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她的肺腑之言,充分体现出了一位老革命家忠于党的事业的鲜明立场,深深感动了大家。
张琴秋同志长期分管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工作,对于纺织工业各种科研项目的开展,既热情支持,又严格要求。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张琴秋同志越来越感到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纺织工业的重要性。她走到哪里就学到哪里,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主动向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不长,她便懂得和掌握了许多纺织工业的业务知识。张琴秋同志还以战略家的眼光,出色地抓好了一系列对纺织工业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她会同全国纺织工会及时总结推广了郝建秀细纱工作法、1951织布工作法、1953保全工作法。1955年在青岛亲自主持召开“清、钢、浆”技术进步会议,对纺织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以美化全国亿万人民服装为己任,主持制定了棉、毛、麻、丝等各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改进印染产品花型、图案设计、开发新产品等工作。
张琴秋同志历来注重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她与纺织工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十分了解纺织工人的疾苦。因此,张琴秋同志从到纺织工业部的第一天起,就经常思考着一个问题,即如何尽快地改变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经济恢复时期,她与纺织工会密切配合,带领工作组深入到工厂车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最后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善纺织工人生活和生产条件的措施,在全国纺织系统推广后,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张琴秋同志还曾就如何解放妇女生产力等问题,多次与内务部长谢觉哉商谈,得到了许多帮助。她曾利用各种机会号召干部下基层要关心群众生活,了解工人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出差时,她总要抽出时间带领身边的同志到劳动模范或工人的家中去看看,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听听他们的意见。不少劳模的名字,她都能随口叫出。她到晋中地区的纺织厂、针织厂了解情况时,发现平遥针织厂是50年代从上海内迁的工厂,由于地处偏僻等原因,大龄女工不易找到合适的对象。为此,她建议经纬纺织机械厂和平遥针织厂的领导关心这件事,让两厂的男女青年建立联系,增强和发展友谊。这件事使工人们深为感动。凡是熟悉张琴秋同志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印象:谁如果有了困难,只要找到张副部长,就一定能够得到热情帮助。因此,老同志也好,青年同志也好,都很尊重她、爱戴她,愿意接近她,敢于在她面前敞开思想,大胆吐露自己的看法。
张琴秋同志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却从不以领导自居。1953年,她率领我国纺织工业代表团赴苏访问,有时到工厂参观,她就热情地给随行技术人员当翻译。时间已经过去30年了,当年随她访问的同志,至今仍把部长当翻译一事作为美谈。1962年,张琴秋到上海二棉蹲点,时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为了她的身体和工作,工厂安排她到生活上有所照顾的高级宾馆住宿,她谢绝了人们的好意,搬回厂和大家住在一块,同喝酱油开水,同啃粗粮馒头。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国家有了困难,能节约一分,决不节约五厘。再说工人同志们参加生产劳动比我们累,我们有啥可特殊的。”曾在她身边工作的秘书、警卫员,以及在她家工作了多年的炊事员李师傅和徐阿姨,回忆起和她在一起的日子,都十分感慨地说:“张副部长对人太好了,和她相处这么多年,给我们留下的全是亲切和温暖。”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艰苦奋斗几十年的老革命家,曾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女将军、女部长,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最后却遭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残酷迫害,于1968年4月22日含愤而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张琴秋同志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1979年6月2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党中央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对她光辉的一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琴秋同志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她的英名却永载史册。她那不可磨灭的革命功绩,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