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相见恨晚 一见如故——记大陆与台湾相声演员在新加坡同台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25
第7版(国际)
专栏:

相见恨晚 一见如故
——记大陆与台湾相声演员在新加坡同台演出
新华社记者 李永明
新加坡维多利亚剧场里,24日晚上笑声四起,掌声不断。来自台湾台北市的相声演员王振全和大陆的“笑星”姜昆站在舞台上向台下1000多名观众作自我介绍。王振全说他来自台北,姜昆说他来自“台南”。正当观众对姜昆的自我介绍感到疑惑不解时,姜昆不急不忙地说,王先生是从舞台的北面而来,而他是从舞台的南面而来。话音未落,观众哄堂大笑。
近几年来,海峡两岸的文艺界人士在新加坡已有过多次接触和交流。这次大陆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和台湾相声演员王振全、叶怡均是应新加坡实践话剧团的邀请前来参加“相声歌谣大汇演”的。他们4个人素未谋面,但是,在旅馆里,王振全先生和叶怡均小姐一眼就认出姜昆、唐杰忠,连忙上前握手问好。原来,王先生和叶小姐经常观摩大陆“春节联欢晚会”和其它相声表演的录像带,对姜昆、唐杰忠表演的风格和技巧印象极深,所以一见面他们便认出了大陆的两位“笑星”。几天来,他们同台排练、演出,互相交流两岸相声艺术发展的心得,彼此间结下了深情厚谊。
王振全于1985年组织了曲艺剧团。他对姜昆说:“在开始阶段,简直是在黑暗中摸索。没有剧本,便只好向台湾的几位老前辈请教和听录音,看录像。有时候光靠听录音,也难分清一些关键的词,如在听山东快书《武松打虎》时,有一句形容武松‘胳膊一伸像房檩’,‘房檩’二字怎么听也听不清楚”,他琢磨了三四年也未弄清,这次在新加坡问了姜昆才弄明白。
姜昆对来自台湾的两位同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求精神深有感触。他说,同海峡对岸的同仁相见可以用“相见恨晚,一见如故”来形容。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6本“传统相声汇集”送给了王先生,祝愿台湾的相声有更大的发展。
在这次大汇演中,姜昆、唐杰忠表演《绕口令》、《自由选择》、《谈美》、《电梯风波》等节目。王振全、叶怡均合说《记性与忘性》、《满汉全席》等节目。到了新加坡后,姜昆建议由新加坡、台湾和大陆三地的相声演员合说一段相声。他的建议立即得到同行们的赞成。三地相声演员边编边排,以3个地方讲普通话的不同用词习惯和语气为主题,编成一个新段子《讲华语》,姜昆写北京人在唱歌和说话时带儿音的特点,并加以夸大。王振全写台湾人如何用当地语音和声调唱歌,新加坡相声演员韩劳达则着重渲染新加坡人讲华语的特色。姜昆说:“我要把这个剧本当作一个历史性任务来完成,而不只是为了演出。”
(附图片)
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的相声演员在5月24日开始的新加坡“相声歌谣大汇演”的首场演出中表演相声《讲华语》,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李永明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